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训练题(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解析:选BD.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205.5 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解析:选CD.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均为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不是带电粒子,没有电性之说,故C、D正确.
3.(2011年武汉调研)如图1-1-7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

图1-1-7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解析:选D.A球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时,发生静电感应,验电器的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片带正电而张开.
4.(2011年西安高二检测)如图1-1-8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  )


图1-1-8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解析:选B.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被C球所带的正电荷吸引而向A端移动,而导体中的正电荷不能定向移动,故B正确.
5.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解析:(1)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C与A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所带的电荷量均为12Q.C与B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B、C的电荷量均为12(12Q+Q)=34Q,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12Q)∶(34Q)=2∶3.
(2)A、B带异种电荷,设电荷量分别为Q、-Q,A、C接触后,平分电荷量Q,A、C的电荷量均变为12Q;C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的总电荷量,C、B的电荷量均为12(12Q-Q)=-14Q,则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12Q)∶-14Q=2∶1.
答案:(1)2∶3 (2)2∶1

一、选择题
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选BCD.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单位,不是指具体的带电体,所以A错B对;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电子的电量,故C、D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析:选D.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 C,故A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
3.(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二检测)原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解析:选AD.由于甲、乙、丙原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 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
4.如图1-1-9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

图1-1-9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答案:C
5.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
解析:选A.任何带电物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此知选项A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6.(2011年青岛高二检测)

图1-1-10
如图1-1-10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解析:选BD.由a吸d,d吸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c斥a,b斥c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故选B、D.
7.(2011年广东实验中学模拟)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定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解析:选A.当两个小球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时,两球接触后,都不带电,不可能相互排斥,故A项是不可能的.
8.如图1-1-11所示,原不带电的金属导体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有金属验电箔片,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端,可能看到的现象(  )

图1-1-11
A.只有端验电箔片张开,且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片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片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片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
解析:选C.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金属球A上的负电荷将排斥金属导体N上的自由电子,使其向N端移动,N端带负电,而端带正电,故两端的金箔片均张开,C正确.A、B、D均错误.
9.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荷量为23e,d夸克带电荷量为-13e,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解析:选B.对质子11H:带电荷量为2×23e+(-13e)=e,故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对中子10n:带电荷量为1×23e+2×(-13e)=0,故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故选B.
二、计算题
10.如图1-1-12所示,大球A原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A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图1-1-12
解析: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Q-qq=Qq′,解得q′=QqQ-q.
答案:QqQ-q
11.(2011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二检测)如图1-1-13所示,A为带负电的金属板,沿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在距板r处放一质量为,电荷量为q的小球,小球受向右的作用力偏转θ角而静止,小球由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试求金属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多大?

图1-1-13
解析:作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求

得金属板对小球的作用力F,设绳上的拉力大小为FT,则
FTsinθ=F,FTcosθ=g.
由以上两式解得F=gtanθ.
答案:gtanθ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37962.html

相关阅读:高二下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