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有参考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乐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梭伦说:“你们这些财物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下列改革措施不能体现梭伦这一思想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创立四百人议事会
C.建立公民法庭 D.第一、二等级可任高级官职
2.北魏孝帝“以森林民族的原生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化相结合”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中大大加快民族大融合进程的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郡县制 C.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3.英国宗教改革中,英王将没收的天主教修道院的一部分地产在市场上出售,结果都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这表明: ①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②英国王权的加强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③腐败的教会已成为欧洲社会发展障碍 ④西欧各国国王都支持本国的宗教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到埃及。……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我从就没有什么主人!”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穆罕默德•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
B.穆罕默德•阿里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
C.当时埃及已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当时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重要殖民地
5.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6.亚历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7.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8.1861年,一位农民有一件民事纠纷想诉讼案件,根据当时的法律,该案件将
A.实行公开审判 B.可以请律师  C.按等级进行审理 D.可由陪审团陪审
9.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实力和地位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12.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 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 制定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日本明治维新后,百姓的姓氏多有田中、下、河上、盐田、鸟饲、猪狩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日本政府重视农业 B.日本地理环境复杂,人们重视保护环境
C.当时日本人的化水平较低 D.日本百姓的身份地位有所提高
15.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16.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180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
人口80010501600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17.19世纪后期,日本之所以要制定一部宪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农民负担加重    B.中小地主对明治政府改革的不满
C.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农民暴动 D.明治天皇加强权力的需要
18.日本在近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靠经济手段。其主要原因在于①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国内市场狭小③资不足④农业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严重 B.国内阶级目睹尖锐
C.资产阶级软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0.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21.在中国最早介绍进化论原理,并根据此原理阐明变法的重要性的人是

A. 康有为 B.严复 C.梁启超 D.孙中
22.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撤并闲散机、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提倡投资设厂
2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 是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以减少变法阻力
24.戊戌变法运动是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③一次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阿奎那的“君权神圣”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A.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君权 B.都是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C.都是为了加强教皇权力 D.都是教权与王权斗争的产物
26.英王詹姆士一世曾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为神,因为他在人间类似神权那样地行使着他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这表明
A.他主张国王权力必须高于神权 B.他在极力贬低神的地位
C.他认为王权完全可以脱离神权而行使 D.他在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27.下列有关洛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
B.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其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D.其思想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8.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学说
29.下列中国古代具有反专制民主思想的观点,为限制专制君主滥用权力而提出的是
A.“民贵君轻” B.“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在近代中国,完整、系统地提出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体系是
A.康有为的民权观 B.梁启超的民权政治
C.严复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 D.孙中的民权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国崛起》解说
材料四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谭嗣同说:“二千年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
(1)材料一中为什么认为“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 (2分)俄国“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学习的结果是什么?(2分)

(2)材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简要说明理由。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说明。(4分)

(4)材料四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分)

(5)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请在下表中标有英字母A、B、C的空白处填空。(每空不得超过15个字,6分)
改革人物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
亚历大二世A俄国历史的转折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明治天皇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B
光绪帝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C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 王安石《临川先生集》
材料二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 四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引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针对积贫积弱局面提出的若干措施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这些措施在实际实施中有何成效?(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

(3)材料四的观点同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2分)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4分)

(4)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4分)

乐一中2011-2012学年下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2013级历史试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31. (1)俄国沙皇制度的专制腐朽,经济落后。(任答一条可得2分)
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2分)
B:1.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答出第一点可得满分2分,只答出后两点每点1分,2分)
C: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作用(2分)
32. (1)富国强兵。(2分) 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增强了军事力量。(2分)
(2)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43677.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