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身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认知•探索
课文探索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第一要素。认真学习课文,想想孔子是如何阐述修身的?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领悟导析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及其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
(一)第一节主要谈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
第二节主要谈修身的方法——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
第三节主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第四节主要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也需“文质彬彬”,《论语》中有许多深刻的道理,但语言往往通俗明白,平易畅达,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既富哲理,又很形象。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是中华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

演练•评估
一、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十而立(立身于世)
       •   
    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
  B 莫能兴(站起来)
      •
    君子亦有穷乎?(贫穷)
        •   
  C 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
    •
    内省不疚(反省)
     •
  D 文胜质则史(文采)
    •
    即之也温(接触)
    •
二、下面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B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吾道一以贯之
         •
  C 以德报怨,何如
    •
    吾道一以贯之
       •
  D 质胜文则野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三、下列各旬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B.于予与何诛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子路愠见曰。
      •
  2 小人穷斯滥矣。
        •
  3 君子求诸己。
       •
  4 粪土之墙不可?也。
          •
  5 君子泰而不骄。
      •
  6 质胜文则野。
    •
  7 匿怨而友其人。
    ••
  8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五、翻译以下句子。
  1.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3.吾道一以贯之。
   译文:
  4.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六、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1.关于如何对待过错的言论,许多古籍都有讲述。《左传》中就有一句与“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相对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2.现今我们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常引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来形容。
3.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不患人之不己知
   B.于予与何诛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4.翻译下列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对“宰予昼寝”一事的态度及由此引申出的道理认识。
  答:
6.文段中的5个文句出自《论语》不同的篇章,编者把它们一起编在《论修身》的第二节,你能说出这样编的依据吗?
  答:
七、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陈绝粮”一段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这一段的观点可以用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来概括。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至今仍常常为人们所引用。其实对这句话我们应该辩证认识,不可全盘接受。比如一些人富余的、不怎么想要的东西正是另一些人急需、迫切想要的,把这些物品拿出来捐给他人未尝不可。
  C.“人而无信”一段话,是讲“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外贸易与交流中,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D.孔子并不赞同“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求得友谊和睦的。这与佛家倡导的“以德报怨”相比,更具积极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44515.html

相关阅读:论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