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康杰中学2015—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2015.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B. 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C. 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D. 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B.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D.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B. 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C. 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泪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辟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卷二?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欲官白官:使……做官 B.苏?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异:与自己不同 C.永王?辟为府僚佐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坐:因为 5.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C.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锒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D.李白游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译文: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24分)(一)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8~9题。(8分)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句诗中的“卷”和“拂”两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4分)9.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有人说这是一首离情诗,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二)阅读《旅夜书怀》,完成10~11题。(8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11.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所寓含的深刻情感?(4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2.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3.试分析“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写法上的特点。(4分)四、根据教材内容默写填空(10分)(1)高适《燕歌行》中表现军队出师时盛大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3) 杜甫《兵车行》中直斥君主不断发动扩边战争而造成百姓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5)千寻铁锁沉江底,__________________。人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_____。五、表达与交流(40分)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答案1.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其中的“渐渐不再流行”的说法把原文属或然推断的内容变成了必然绝对的内容了。原文第一段倒数第二句“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是推测不是肯定。)2.B(A项据第二段第二句可知,该项属偷换概念,让人感动的不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而是生活中的“悲欢冷暖,酸甜苦辣”。C项“更为出色”表意与原文第二段末句“不见逊色”不同。D项“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无中生有,于文无据。)3.A(据第一段末句可知,“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与“难以流行”无因果关系。)4.B(认为……奇特)5.C(①是其先祖所为,②是写他隐居事,不一定是狂放的表现,⑤是高力士事。)6.D(“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有误,应是他认为郭子仪是奇才。)7.(1)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2)9. “哲理说”: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作者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离情说”: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后半部分,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春江花月夜将尽,斜月藏入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入了人生的迷雾中,他怆惘不知,这样的月夜中,有几人能幸运归去?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将满怀愁情借落月余晖洒在江边的树上。10.这两山西省康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446553.html

相关阅读: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