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程,也是一个民族兴亡的关键。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在以下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6、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7、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9、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11、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3、下列选项和右边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

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具体科学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具体科学

1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A.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

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6、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早在1997年,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室主任马东涛就公开预言:目前,泥石流淹没和危险区内有人口1.49万,财产1.38亿元,若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其造成的灾害将大大超过1992年。这次舟曲的灾难被马东涛不幸言中。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9、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的话表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①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

2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辨析

2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四、论述题

24.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有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有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有新兴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也有新兴地主阶级中不同阶层和集团之间的矛盾。由于经济地位、政治态度不同,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如何建立封建制度、如何对待各国的变法和改革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思想繁荣局面。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为世界所瞩目,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出现了一大批为世人所景仰的启蒙大师。他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正是这场伟大的启蒙运动,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材料三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

请用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AACABBBCC

11121314151617181920

BDACCBCDCB

二、非选择题

21、(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

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

22、(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辨析

23、所谓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哲学要代表自己所处时代的人民利益和历史发展方向。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实践。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同时,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的成果。

但不是说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四、论述题

24、答:(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我国的战国时期与18世纪的法国分别出现了百家争鸣与启蒙运动,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时代社会变革在哲学思想上的反映。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法国和德国的哲学思想,动员和发动了群众,打击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对社会变革起了先导作用。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478947.html

相关阅读:高二政治下册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