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堂达标】
1.以林则徐、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
A.新思想新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
2.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 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
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解析:选B。由漫画中“经学难 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3.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
①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④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依据教材内容可知,①②③都是早期维新派的观点。
4.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逐一弄清材料的含义,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C、D两项是革命派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
5.下列材料:
材料1:“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摘自魏《海国图志》
材料2: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如李鸿章说:“中国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请回答:
(1)魏、李鸿章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
(2)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
(3)林则徐等人学习西方必须冲破哪些障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1)问据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要考虑到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第(3)问属开放性问题,但要结合所学内容,要言之成理。
答案:(1)坚船利炮;军事科技;技术;器物。
(2)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传统守旧观念、清政府内部的封建顽固 势力,学习西方的勇气、胆量、智慧等。
【后练习】
一、
1.魏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选A。本题以中国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地认识西方国家。
2.右图所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 )
A.民主与科学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师夷长技以制夷”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3.“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这里的“变政”是指( )
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 法,实行君主立宪 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 C。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知,这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实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①实行民主共和是错误的。
4.从洋务运动的实践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 )
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
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
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洋 务运动的内容分析,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5.洋务运动虽然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 )
①政治制度方面 ②化教育方面
③工业建设方面 ④社会生活方面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结合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和创办新式学堂的活动判断。
6.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金耀基《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甲午一战”、“在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
7.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解析:选B。据材料中“……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说明该思想家反对暴力革命,联系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历程,可判断此思想家又主张民权自由,故为立宪派,因此A、C、D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
8.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解析:选B。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二、非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 ,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2:“……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正公全集》
材料3:“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1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1、2、3、4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3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3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2有什么进步?
(4)材料4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3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 查学生对抵抗派(魏)、洋务派(曾国藩)、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和维新派(梁启超)等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主张、实践、影响等)的准确掌握。
答案:(1)①人物:林则徐;②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主张:①材料1:“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材料2: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③材料3:实行君主立宪;④材料4:变法图存。
(3)①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②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 进的政治制度。
(4)①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相同:“君民共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48405.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同步练习(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