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
1.(2011•深圳高二检测)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心存戒心,矛盾复杂
D.孝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客观”二字的含义。相对于北魏孝帝改革讲,孝帝以外的因素均可视为客观背景。A、B、C都是对改革客观背景的正确表述;只有D属于主观条件,故选D。
答案: D
2.孝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
①政治黑暗,经济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孝帝改革的必要性。孝帝亲政后,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统治的黑暗、租调徭役的繁重、阶级矛盾的尖锐等,①②③④均是正确表述。
答案: D
3.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解析: 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就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
答案: B
4.(2011•厦门高二检测)北魏孝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封建化是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化等方面的汉化。A项不是封建化措施;B项是汉化措施;C项不是具体的汉化措施,只是体现了政治中心迁移对鲜卑封建化的推动和影响;D项是封建化的根本措施,采用了汉族的生产方式。
答案: D
5.“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解析: 题目材料中的“外谋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帝对迁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答案: A
6.下图表反映的是北魏孝帝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
汉姓元穆陆贺刘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改汉姓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答案: A
7.移风易俗是孝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解析: 本题属于否定,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对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细加分析,孝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衰落。
答案: D
8.北周鲜卑大臣豆卢?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化的原因是(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帝改革 D.吴起变法
解析: “五胡内迁”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民族,而鲜卑族的汉化主要得益于孝帝改革,根据题干中的“北周”也可知是孝帝改革。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孝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为章。诗、赋、铭、颁,有兴而作。有大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孝帝“汉化”的主要措施。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 。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革衣服”“北俗之语”“葬河南”。抓住了关键词,容易归纳主要措施。 回答第(2)问时注意以下问题:“雅好《诗》《书》”,孝帝是鲜卑族首领。
答案: (1)措施: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官员讲汉话,否则受罚;南迁的鲜卑人死后就地埋葬等。
(2)信息:孝帝对先进的汉族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学说汉话,积极接受汉族先进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48641.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