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末整合
专题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把地理环境条分解后,与区域生产的对应关系是:

 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
C.c地——打坝建库 D.d地——修筑梯田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首先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a、b、c、d四地地形类型,从图上可见a为黄土塬,b为缓坡,c为沟谷,d为陡坡。黄土塬地势平坦可发展种植业,缓坡可开垦梯田,沟谷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可打坝建库,d为陡坡不宜开垦。
第(2)题,窑洞适宜建在黄土塬边缘有一定坡度的地点,甲、丁为沟谷地带,多流水,因此A、D两项明显不对。丙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不宜建窑洞,C项也不对。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是   。
(2)a城是历史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业、    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    等新能。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    、    、    。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地形(地、高原、平原的比重) 地势(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
(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消费地)。
(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区域为青藏高原,其东南部为横断区,此处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活动断层,属于地震多发区,而且高坡陡,极易发生滑坡。
(2)a城为拉萨,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旅游业、商(服务、手工)业的发展。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
(3)青藏高原的城镇分布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耕地和淡水资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又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有关。
(5)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要看水能是否丰富,更重要的是要看市场需求。
(6)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专题二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可概括为:领域广、作用大、动态新、大众化。
  应用
技术  主要方面
遥感(RS)①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②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③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①交通指挥调度
②航海导航
③航空导航
④航空摄影测量
⑤战争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GIS)①资清查
②灾害监测
③城乡规划
④宏观决策
 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1)~(4)题。
纬度经度
北京39°54′22″N116°23′16″E
呼和浩特40°48′51″N111°38′55″E
济南36°39′19″N116°58′1″E
太原37°53′34″N112°33′6″E
天津39°7′42″N117°11′6″E

(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    。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    。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      技术。图2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    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    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    颗卫星的信息。
(3)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
(4)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50 000 000 ADBC
(2)RS GIS GPS 四
(3)① ④ ②
(4)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解析 (1)根据比例尺公式及四城市的相对位置可得出结论。(2)获取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需利用GIS,确定精确位置需用GPS,确定静止物体的位置需用3颗卫星,而确定运动中的物体的位置至少需用4颗。(3)RS提供影像信息,GPS提供空间定位信息,GIS反馈RS提供的影像信息。(4)在例举应用实例时,所列实例必须与地理信息技术
相吻合。

末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因素决定。地理标志越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等。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绍兴市、延边州、中宁县分别位于我国(  )
A.地势的第三、二、一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C.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
D.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答案 B
解析 浙江绍兴、吉林延边都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但绍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而延边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宁夏中宁县属于西部经济地带。             
2.中宁枸杞俗称“红宝”,这里所产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含糖量高、营养成分多。近百年已被引种了十几个省区。但中宁枸杞无论引种到何方,生产出的枸杞在外观上与中宁枸杞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宁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答案D
解析 宁夏中宁气候较干旱,发展农业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读下图 (图中400mm,800mm为年降水量),回答3~4题。

3.读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答案 B
解析 该示意图没有表示出区域的形状,边界也是相对的,同时也没有划分下一级区域。
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
答案 C
解析 该图反映的是干旱地区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下图中左图是幅具有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地图,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据此回答5~7题。

5.右图中r表示(  )
A.林木 B.河流 C.房屋 D.农田
6.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  )
A.30% B.22% C.10% D.5%
7.图中有关地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由南向北流
B.房屋在河流的西岸
C.林木、房屋、河流三种地物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林木
D.河流由北向南流
答案 5.B 6.C 7.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从图中河流的位置可看出r表示河流。图中栅格共有100格,表示林木的s共有10个格,故林木覆盖率为10%。根据图中指向标,河流流向为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不能明确具体流向;房屋在河流的西岸可判定;三种地物面积最大者是河流。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城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B.有著名的名胜古迹岳阳楼
C.京九铁路纵贯城市南北 D.地处著名的粮棉产区
9.图示区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有所下降的原因是(  )
A.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低 B.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
C.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的迁移 D.水网稠密,水灾频繁
答案 8.D 9.B
解析 城市①为武汉。江汉平原为我国著名的粮棉产区。该区域作为“粮仓”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是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
下图是“沿109°E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示地区的区域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①地区
B.①地由于②地的阻挡而免受寒潮的侵袭
C.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种植双季稻
D.①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自高冰雪融水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汉江谷地、秦岭、渭河平原、黄土高原。
11.④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重点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答案 C
解析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也是国土整治的重点。
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中心城市),回答下面12~14题。

12.“晚见江雾,百闻夜雨”能形象写照图中(  )
A.城市①② B.城市②③ C.城市③④ D.城市①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题中提示可判断②③④分别是成都、重庆、贵阳。其中成都和重庆在四川盆地中而多云雾天气。
13.图示地区“夜雨”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锋面气旋 B.台风 C.地形雨 D.热力环流
答案 D
解析 城夜晚受风影响,使底气流上升而多降水。
14.城市①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基地选址该地区,其优越的区位条有(  )
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②经济发达 ③晴天多、少雾日 ④水陆交通发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城市①是西昌市,是我国当前纬度最低的卫星发射基地,纬度低,地理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大发射卫星的初速度,海拔高视线开阔,处在盆地南缘而少云雾天气,这些都是选址此处的有利因素。
下图是某高中学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及预测的未土地利用情况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16.根据预测,本区在2050年以后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15.B 16.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1999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和预测的205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比较,可发现1999年我国东部某地区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和栽培苹果为主,2050年以稻田和甘蔗园为主;通过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可发现1999年本地区1月份均温在0℃以下,2050年本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知此地区在1999年时为温带季风气候,2050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气候变暖有关。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下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图,回答17~19题。

17.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图所示地区位于同一个大洲
B.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东北
C.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
D.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18.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脉
B.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C.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D.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弱
19.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A.太阳能资 B.水力资 C.劳动力资 D.石油资
答案 17.C 18.C 19.B
解析 由经纬度及两区域轮廓特征判断,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乙为朝鲜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地貌广布。朝鲜半岛自南向北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两半岛均以地地形为主,降水较丰富,河流众多,水力资丰富。
20.2007年11月26日9时32分,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摄取月面图像信号的技术手段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答案 A
解析 月球图像的获取是在“嫦娥一号”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月球表面物体进行的远距离感知。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下表为上图中B区域内9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
B区域内9省区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

(注:S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
(1)图中A、B两经济区(带)的形成与划分均与________有密切关系。
(2)A区域面积广阔,对a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区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人们习惯称其为“____________”。
(4)既属于A又属于B经济区(带)的省份有________(简称)。
(5)列举A经济带的优势区位条。
(6)结合表分析,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有:________、________;与湖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答简称)
(7)A、B两经济区(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的好处。
答案 (1)河流
(2)经济腹地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提供原材料(资和能)和产品的消费市场
(3)泛珠三角
(4)川、湘、赣
(5)①临海沿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②能(水能)、资丰富;③自然条优越,农业发达;④工业基础好;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资金雄厚,科技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6)滇(云) 琼 川(蜀) 赣 黔(或贵)
(7)(叙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资优势,加大资开发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及承接);
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资、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 由图可知,A区域为长江流域经济地带,B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河流是其形成和划分的主要依据。长江流域是上海的经济腹地。第(4)题,依据图示,两图例重叠省区为四川、湖南、江西。第(6)题,依据表格数据,云南、海南与广东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32,与广东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最小。四川、江西、贵州与湖南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为0.96、0.94、0.94,结构相似度较高,竞争激烈。
22.根据下图中的地理信息,回答问题。(11分)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在方框中填写B图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图所在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 (1)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西部气温比东部高地势高(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
西部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见方框图。

(4)东南部;西南部。
解析 (1)由图中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断出东部气温低、西部气温高,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势、地形、洋流等,图中东西部纬度大致相当,可从其余因素进行分析;(2)A图所示区域气温分布在东西方向上逐步更替,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明确这一点,结合这一地区受海洋影响大小等因素,答案便很容易总结;(3)从图中可知此地域植被类型在东西方向上更替,即出现经度地带性。从而可得出①、②两区域的植被。经度地带性主要是由降水(水分)差异引起的。根据海陆轮廓、20°S判断出此地为澳大利亚,再根据澳大利亚所处的环境,分析造成水分差异的原因;(4)A图中所示区域降水与气温都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它在B图所在国(澳大利亚)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3.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特征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位置
地形
气候

(2)开发的有利条和不利条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开发
条有利

不利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见下表: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相近(或均
位于温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地处内陆
地形均以高原、地为主脉南北纵列分布脉以东西走向为主
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资能(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铜、铅锌)均很丰富缺少稀土、铁等矿产有稀土、铁等矿产


(3)见下表: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开发
条有利
能、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 与国际联系
不利多、气候干旱、水资紧张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①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②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③农业: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工业:利用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冶金工业;⑤交通: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⑥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析 第(1)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不难也不偏,但关键在于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四个方面分析,只要抓住其特征,就可从容做题。
第(2)题,解题的思路在于影响一个地区开发的因素,主要有资、能、交通状况及自然特征。
第(3)题,要求学生有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国西部开发无外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由此为基础,再联系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就可得出结论。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北京时间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目前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格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四大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1)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中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电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
(3)2007年9月17日,台风“百合”横扫韩国南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物损失,为实时监测“百合”的位置,我国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
A.数字地球 B.人工拍摄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答案 (1)C (2)D (3)A (4)数字中国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国的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和试验基地。
解析 第(1)题,北斗导航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RS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GIS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RS广泛应用于资、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第(2)题,GPS应用于野外调查(确定考查点的地理位置、高程),导航服务(飞机、汽车、船舶)。第(3)题,实时监测台风的位置,主要采用数字地球。第(4)题,数字地球是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技术系统,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和试验基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0894.html

相关阅读: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