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北魏孝帝改革 学案
【双基梳理】
●北魏孝帝改革(从公元471年开始)
1、背景:
①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
北魏实行宗主督护制,阶级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矛盾加剧。这些威胁到了北魏的统治。
②局部统一和统治者注重汉化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冯太后临朝听政,督促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化。孝帝自幼学习儒学,深受汉化影响。
2、内容:
前期的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中期改革的重点是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后期的改革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化。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3、目的: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4、性质:北魏孝帝改革是冯太后和孝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5、作用:
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日益活跃。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福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孝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堂巩固】
(08年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后提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为。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孝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帝改革的认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帝改革措施的溯,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堂巩固】
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后提高】
(1)信息:孝帝对先进的汉族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
(2)孝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后提高】
(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制度;迁都洛阳。
(3)汉族先进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3007.html
相关阅读:第三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