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六校 ”联考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 )。A、用“仁政”治国安邦 B、唯物主义观点 C、重视百姓的疾苦 D、实行民主政治2.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说:“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古代皇帝的“泰山封禅”显示的理念主要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制天命而用之” D.顺从自然3.中国服饰在不同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学优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私有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5.下面是某电影中唐太宗卧室的场景,其中合乎历史真实的是( )。①他用毛笔书写诏令 ②墙上挂着宝剑和火枪③墙角放着一个古色古香的青铜器真品 ④桌上摆着翻开的《三国演义》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②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③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④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由美国人出版的《纸——进步的带头人》一书写道:“从公元二世纪初中国发明造纸术后,这秘密保守了很长时间,然后像蜗牛似的传播到东亚、巴格达、开罗、摩洛哥,历时1000年,再经过400年传遍欧洲,直到1694年才传入美国。”由此判断促进其传播的有利因素有( )①丝绸之路的开通 ②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正确理解是( ) 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②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9.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创造了“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学优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10.日本人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11.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 )A.提出了世界各国平等的要求 B.完善了民族主义C.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要求 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12.毛泽东曾经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今天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教育立法 ④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4.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④十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料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33702.html
相关阅读: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