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单元检测语文试题(理科) 2015.3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共分)(每小题3分,共l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霎时/差劲 盥/冠名权 B.神甫/果脯 信笺/监护人 C.体恤/酗酒 肖/削铅笔 D.镌刻/隽永 倾/高压锅.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针砭 刀笔吏 分庭抗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收讫 陪笑脸 轻车简从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C.坐镇 活性炭 看风使舵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笼络 消音器 起承转合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斜阳西坠,倦鸦归林,悠闲淡远的意境往往会将人们带入永恒的 中。 ②2015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了千千万万中老年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感情共鸣。 ③黑斑羚从心理上去战胜强大的狮子,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较量又 不 是从心理上去战胜对手呢? A.宁静 触动 何曾 B.寂静 触动 何尝 C.寂静 触发 何曾 D.宁静 触发 何尝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当这些耳濡目染的旋律在耳际响起,人们便回想起那流逝的岁月。 B. C.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D.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是凭自己的爱好不断尝试探索的结果。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袁济喜.下列有关“境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境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的层次高下,或者说是人在某件事物中的处境。B. 人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超脱世俗利益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C. 作者认为,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D. 古来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举“竹林七贤”中王戎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论证人生品味和趣味相关,人生品味和趣味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B. 因为对人生目标的迷茫,苏轼确实表现出时而消极,时而旷达积极面对人生的漂流心态。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其外。C. 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达到了与天地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一种有着坚定意志能力境界,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D. 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源于儒道两家人格彼此之间的互补,它们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格局形成。.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段中引用孔子的话,是对人生境界层次的有力说明。这三种道德境界是递进关系,其中“乐之者”这种境界达到了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B. 中国魏晋以后的人生境界论是由儒、道、佛多元思想组成的,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也可以相通。C. 作者认为,苏轼受调和的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思想影响很深,中国历史上的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一直出入于佛老思想。D.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其坚毅厚重等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阅读下文,完成~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见梁惠王 见:谒见,拜见。B.千乘之国,弑其君者 弑:杀害。(专指臣杀君,下杀上)。C.不夺不餍 餍:满足。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留。.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鸡鸣而起A.不远千里而来 B.亦有仁义而已矣C.苟为后义而先利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一项是( )(3分)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B.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C.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天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注】 :公羊。累绁:用绳索捆绑。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辟。D.孔子遂行,反乎鲁 反:返回。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B.C. D.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喜欢礼仪,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子的赞誉,孟?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等等的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1)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小孤山戴复古 (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4分) (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分)(1)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2)仰之弥高,____________。(3)岁寒, 。(《论语》)(4)____________,。(5)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孟子》)(《孟子》)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把信任留给你选自《故事家》(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是农历甲午马年,快马加鞭是常说的话语。 楠木,木质坚硬,木材名贵,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上世纪民国时期去趟欧洲,坐轮船得花一个月的时间。在途中可以阅读,写家书,思乡……,高铁,速度至少达到250公里/小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可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老百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点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D歪曲原文意思,虚设因果。. A作者举竹林七贤的例子应是“为了论证文化修养与人生品位趣味、人生境界相关”。. C原文“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解析 D项,遗,遗弃。答案 D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B项是助词,C项连词,表并列,D项是连词,表转折。答案 A答案 C解析 B项,去:离开。答案 B解析 A项,介词,“在”/语气词,“吗”;B项,介词,“把”;C项,介词,“在”;D项,副词,“将要”。答案 A解析 D项,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想害孔子,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位后仍能被赏识,恐其受到迫害。答案 D【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孟,快要死了,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纪小却喜欢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它的国君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 理科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36256.html
相关阅读: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