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标志尊攘派走上日本政治舞台的历史事件是
A.暗杀井伊直弼
B.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
C.大盐平八郎大阪平民起义
D.1863年8月的京都政变
2.首先在长州藩起兵夺取政权的倒幕运动人是
A.木户孝允 B.高杉晋作
C.大久保利通 D.西乡隆盛
3.武装倒幕开始的标志是
A.高杉晋作夺取长州藩政权
B.大久保利通掌握萨摩藩政权
C.1866年幕府征讨长州藩
D.西南强藩联合倒幕,成为倒幕的根据地
4.倒幕运动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
①长州②萨摩③北海道④土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对幕府统治不满 B.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
C.都以“攘夷”为重心 D.领导力量和根据地基本一致
6.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政奉还” B.“辞官纳地” C.鸟羽、伏见战役 D.明治新政府成立
强化提高
7.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人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8.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倒暮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实际权力
C.联络倒幕派 D.把政权奉还给日本天皇
9.鸟羽、伏见战役后,西方列强对戊辰战争的态度是
A.武装干预 B.保持中立
C.支持幕府 D.支持新政府
10.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局面被彻底打破的标志是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C.废藩置县 D.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
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
年份次数一年平均年份次数一年平均
1701~1710555.51791~180012212.2
1711~1720737.31801~1810989.8
1721~1730707.01811~182016616.6
1731~1740868,61821~183013313.3
1741~1750130131831~184027927.9
1751~176011611.61841~18501292.9
1761~177010810.81851~186017017
1771~1780787.81861~186719427.8
1781~179022922.9
请回答:
(1)此表反映了哪一趋势?表明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12.请分析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高考猜想
13.19世纪的日本社会在内外环境的激荡下,国家处在急剧变革的特殊时期。据此回答:
(1)19世纪,日本出现了“尊王攘夷”运动。什么是“尊王攘夷”?这一运动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什么是“大政奉还”吗?其实质如何?
(3)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倒幕派。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14.阅读下列
1862年,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海国图志》作者是谁?书中主要阐发了什么思想?
(2)他“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是否属实?运用所学知识论证。
(3)他去中国的时候,中国国内正在开始一场什么自救运动?具体有哪些措施?
(4)试比较1862年中日两国有哪些共同的“内忧外患”。
(5)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A 1860年一批中下级武士暗杀了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标志着尊攘派走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
2.B 1865年初,高杉晋作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
3.D 考查武装倒幕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注意识记。
4.B 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强藩联合起来,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5.C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尊王攘夷”重在“排外”,而武装倒幕重在 “倒幕”。C项不符合倒幕运动。
6.A “大政奉还”以后,德川幕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还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众多的军队,对外照旧可以代表国家,所以说“大政奉还”只是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
强化提高
7.B 日本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决定了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
8.B 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依然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克服暂时危机,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9.B 鸟羽、伏见战役沉重打击了幕府军队,国内形势也越来越有利于新政府,幕府垮台在即。所以,西方列强从自己本身利益出发,宣布保持中立。
10.D A、B、C三项是其措施之一,但符合题干“标志”之意的是D项“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课外延伸
11.【解析】 第(1)题纵向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其“趋势“;第(2)题再现史实分析其原因。
答案:
(1)自18世纪以来,农民的反封建暴动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表明:第一,农民的处境日益严重恶化;第二,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
(2)原因:幕府统治下,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剧了社会矛盾。
12.【解析】 该题考查了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根据地的原因。政治上倒幕派掌握各强藩的政权;经济上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军事上进行改革;领导方面以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为首的激进派掌握政权: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动摇幕府统治。
答案:
倒幕派首先控制了长州藩,1864年12月,高杉晋作等潜返下关,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1865年初倒幕派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高杉晋作和木户孝允在长州进行改革:军事上,改革军制,从英国购买先进武器,组织新式军队;经济上,新建了造船、冶铁、炼油等藩营手工工场;对外开放,扩大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积蓄倒幕的物质力量。与此同时,萨摩藩以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为首的激进派逐渐取得了政权,走向倒幕。通过改革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倒幕派的新据点。随着倒幕运动的深入,长州和萨摩日益接近。1866年11月,长州、萨摩建立经济同盟,由此形成了以两藩同盟为核心的举国讨幕的局面。
高考猜想
13.【解析】 考生回答第(1)大问时,首先回答①小问的名称,第②小问回答这一名称的“结果”。回答第(2)大问也是首先解释①小问的名称,接着分析其“实质”。回答第(3)大问就是要史实论证。
答案:
(1)所谓“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尊王攘夷”运动的结果说明,日本要想免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不能光靠盲目的“攘夷”,必须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推翻幕府的统治。
(2)1867年10月,为了消除倒幕派讨伐幕府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幕府上书天皇,表示把政权“奉还”天皇,辞去将军之职,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它实质上是日本幕府的缓兵之计。
(3)在国内,更多的火名同幕府决裂,参加反幕府的战争,进一步壮大了倒幕力量;同时,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在国际上,西方列强见幕府垮台在即,宣布保持中立。
14.【解析】 解此题要注意材料的时间是1862年,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前,中国是洋务运动时期。两国此时所面临的问题很相似,根据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
(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属实。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4)内忧:两国的封建统治腐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外患: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武力打开国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5)高杉晋作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有关中国衰败的原因并不够全面。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5003.html
相关阅读: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