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一、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在前面两章学习个体这一层次的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从宏观、群体水平来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本质,即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来研究生命,不断丰富对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的认识。种群也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围绕种群这一关键词,着重讲述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本节课首先列举了种群的4大基本特征,即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着重讲述了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和种群年龄结构的3种类型,阐明了种群的基本特征对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通过本节的学习,对种群的概念、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能力目标:
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周边地区植物的种群密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4、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种群的密度特征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运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来估算种群的密度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并思考图中能找到哪些生物?同种生物的集合叫什么?
师:生物界的生物都不是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存在的,通常都会构成群体,什么样的群体叫做种群。是不是任何一个群体都构成种群?
(课件展示种群的概念)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生:找出种群概念中的关键词:
①同一地点
②同种生物
③所有个体
师:能否尝试举出一些种群的例子
师:种群于人类称为人口,人口中有总数、年龄分布、男女性别比例、文化程度比重、行业人口分布等等属性,这些方面对单个的你、我、他有吗?
问:种群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板书: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认识和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
板书:1、种群密度
概念: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称为种群密度,这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师: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需要把这些种群的数量做一个统计,研究它们的种群密度,如何进行种群的数量统计呢?
学生活动:调查学校操场草坪上的蒲公英的数量。
投影上有1个10cm*10cm绿色的正方形,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学校操场的草地。图中黑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我们学校操场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得出其种群密度。
教师巡视
请几位同学(或上台)报告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教师点评并激疑:
1都不是逐个统计?为什么?
2几位同学采用的方法的共同之处是“划分若干等份,计数其中1份或几份(取平均值),以此密度作为总体的密度”。好,聪明,巧妙地使用了调查中常用的“抽样调查法”。但是,方法相同,可是结果差别很大,什么原因?
教师点评,再引导:
3既然不是全面统计,其结果只能是估算。估算的结果有差别,是正常现象,主要是抽取的样方的不同。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取样,可以缩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得到的结果符合客观事实?
教师:调查植物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板书:(1)、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n
N1 N2 N3 N4 Nn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师:动物的调查能用样方法?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板书:(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M:N=m:n
N=M×n/m(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问:为什么可以用N=M×n/m(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来估算?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的标记比例相等)
板书:2、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所占全部个体的比率。
问: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有无关系?
答:当某一个种群生活的空间保持不变时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师:由此可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的因素,此外个体的迁入或迁出也会导致种群数量发生变化。
师: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对于种群而言,并非种群中的个体,如我国控制人口的增长,关键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即计划生育政策。
板书:3、年龄结构
师:按年龄来分,可将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根据这三部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可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②稳定性: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③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量少,老年个体数量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师:通过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
板书:4、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雌雄性别的比例
类型有三种: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猩猩、人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蚂蚁等。
问:如果性别不合理,会导致什么后果?
生:会导致出生率变化,从而会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
分析、讨论: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四者之间的关系。
总结:种群的研究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数量特征,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观察、思考问题
把握关于种群的要点
思考回答问题
认识研究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的意义
学生估算
表达与展示
费时费力不现实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思考问题
认识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学生思考问题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认识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分析年龄结构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认识性别比例的三种类型
思考问题
分析、讨论四者间的关系
总结引入种群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种群概念中的关键词
明确: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
引起学生探求知识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
引发思考,积极探究
领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引发思考,积极探究
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关系,更好的把握种群的特征
阐明种群的基本特征对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从整体水平上来把握种群的这四个特征及他们的关系
八、课堂作业:
一、填表:
二、选择题:
1、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
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
A、一亩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个果园里的五棵苹果
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九、课后反思:
整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教学目的达成,尤其是讲述样方法时,结合调查学校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来学习,较有新意,但如有时间还可以再深入地讲解如何取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5508.html
相关阅读:微生物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