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二政治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教案
●备课资料
“孙坚换盔计”中的哲理
东汉末年,丞相董卓把持了朝政的大权。董卓威权自恣,图谋篡位,引起朝廷内外的怨恨与不满。骁骑校尉与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等相约同时举兵,共同讨伐董卓,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为前锋,向董卓盘踞的洛阳进发。董卓派大将军华雄率兵在江水一带与孙坚对阵,两军厮杀,孙坚抵不住,败阵逃跑。由于孙坚的头上有个红色标记,华雄领士兵全力追赶戴红色标记的头盔的将军,孙坚的部将祖茂看形势危急,急中生智,把孙坚的头盔戴到自己的头上,与孙坚分路而逃。后面的追兵只瞄准红色标志的头盔赶,孙坚逃脱了,祖茂戴着孙坚的头盔逃到一个树林茂密的去处,借着月光,将头盔挂到树上,自己也逃跑了,华雄看到头盔,命令士兵向头盔放箭。可想而知,头盔根本不会有孙坚的影子,一只头盔险些送了孙坚的性命,同时,这只头盔又救了孙坚的性命。华雄及部下混淆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事物的现象取代了事物的本质,盲目追逐,在现象中迷失了方向。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现象则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带有红色标记的头盔戴在孙坚头上,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孙坚的本质所在,它既可以戴在孙坚头上,也可以戴在祖茂的头上,甚至也可以戴在树上,华雄及部下以头盔当孙坚,必将被头盔所愚弄。
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事物客观的辩证法。把这种客观的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过程,要求人们既要不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把认识只停留在现象上,而必须透过现象抓往事物的本质,才不至于在繁杂的现象中迷失本质。
曹操论袁绍
《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当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的袁绍嗤之以鼻,认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一切反动派是纸老虎”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当时,国民党政府拥有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约61万人。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占1.36亿,近代工业较少,基本上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国民党政府接收了侵华日军和伪军的装备,又得到美国政府的巨大军事、经济援助,因而拥有大量新式装备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没有海军、空军,地面部队的装备也很差,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1946年8月,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1947年12月,毛泽东说:“当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那时,我们说,蒋介石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清醒地估计国际和国内的形势,知道一切国内外反动派的进攻,不但是必须打败的,而且是能够打 败的。
上述材料说明: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1946年双方的力量对比的数字,只是现象,而现象是暂时的、可变的、临时起作用的因素,本质是稳定的,一个代表反动,是多变的,一个代表进步,是稳定的。②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看到现象是肤浅的认识,抓住本质,长远地看问题,才是高水平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的认识正是抓住了当时种种现象中的可靠的东西。③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正是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理性认识为指导才鼓舞了斗志,提出有力对策,使革命战争取得胜利。
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现象,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实践的内在联系
(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们是认识的不同质的阶段。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3)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4)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实践。

●备课资料
罗刹戏服
很久以前,有一群以卖艺为生的乐舞伎儿要去他国谋生,途中经过婆罗新山,此山素以传说有食人罗刹恶鬼出没而闻名。夜幕降临,众伎儿虽然个个心惊胆战,但也只好在山中过夜。为了避寒,也为了壮胆,伎儿们生起一大堆篝火,伴火而卧。跋涉了一天的伎儿们渐渐地睡了。只有一个伎儿身感风寒,浑身发冷难以入睡,便将平日扮演恶鬼罗刹的戏服裹在了身上,面向篝火,宿坐着烤火。
夜半时分,一个同伴从睡梦中醒来,朦胧中突然看到青火边坐着位“罗刹”,顿时大惊失色,不及仔细辨别审视一下,就跳将起来,惊呼着撒腿便跑。这一来,惊醒了所有的伎儿,都惊恐万状地四散奔逃。而那位身着罗刹戏服的伎儿见同伴们惊呼罗刹来了,也害怕地跟着大家寻路逃跑。众伎儿慌乱中发现“罗刹”紧跟在他们后面,倍增惶恐,以为罗刹非要追杀他们不可了,于是更加惊慌失措。天色渐明后,他们才看清,那个所谓的罗刹恶魔不过是一个穿着戏服的同伴。为什么众伎儿会如此恐慌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众伎儿听到传说,心中有“鬼”,心里怕“鬼”。一旦看到篝火边身穿罗刹戏服的同伴,马上以为“鬼”来了。反过来,如果众伎儿心中无“鬼”,也不怕“鬼”,那“罗刹”最多也就能吓嘘他们一下,而不至于使之惊慌失措,损失惨重了。所以,我们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样才能对外因做出正确的分析,更好地利用外因的作用。
这则故事还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又有真相和假象之分。人们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分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比较,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全面,更正确,更可靠,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而要获得理性认识,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则故事中的伎儿们,看到的是一种假象,又没有进行“去伪存真”的加工,单凭错误的感性认识去指导行动,取得的当然是错误的结果了。所以,我们要自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使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名人语录摘要分析
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
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俗语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
??毛泽东
分析:(1)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主要特点。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想问题就是认识世界。
(2)人类这种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表现在,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3)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考的过程,就是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的过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考过程。只有勤于思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们认识事物必须获得理性认识;说明获得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占有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和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说明科学的发展要靠理性认识,如对热、自由落体、电磁感应、行星运行、物种进化等现象的认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也要靠理性认识,如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雷锋精神的实质,腐败现象的认识等。
关于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现象裸露在事物的表层,直接呈现在人们感官之前,而本质则是隐藏在各种现象之中,是事物比较稳定深刻的东西。现象只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要把它的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方法。”我们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把采访得来的材料加以分析,把其中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加以区别,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加以区别,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现象和本质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现象能反映本质,有的现象就不能反映本质。如假象也是一种现象,它给人以与本质相反的印象。如果我们把偶然看到的现象当作事物的本质与全体去看,甚至只看反映了掩盖本质的假象,那就要对实际工作起干扰甚至破坏作用。当今我们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以腐败为特征的各种不正之风,我们抓住一些典型事例适度进行批评是必要的;但如果对这些丑恶现象不加分析,以为这些都是反映当今中国的本质与主流,因而铺天盖地加以批评,那就违背了本质真实,因为我们社会的光明面占主导地位,真善美在社会主义中国是主旋律。所以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真实并不都是一致的,如果我们不是从事物的总体与本质上把握事实,只满足于反映某些局部现象,就可能反映出不真实的状况来。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要找几个事例来证明某个观点并不难。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却背离了真实性。所以我们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到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要讲事实,“求”,就是要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调查、去观察分析问题,既要反映得真实,又要反映得正确,不仅要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要力求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说,对事物的真实性的认识有两个层次的要求:首先要忠诚地反映外界事物,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缩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不能单纯满足于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要善于从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把握现实,透过事物的现象,显示事物的基本趋向和主流,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认识。
我们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所面临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它们往往是作为系统、作为过程而存在,具有流变性与不确定性。人们兴趣就是追求历史瞬间的丰富性,但我们又必须抓住历史的瞬间,迅速、正确地反映变动中的事物,这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事物像万花筒一样复杂多变,我们对事物进行迅速正确的反映,而且尽可能深层次反映,这当然是件难度极大的事。所以,我们就急切需要掌握观察分析复杂事物的思想武器,这个武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变革时代,许多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我们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真实,就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各种现象,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剖、解答改革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备课资料
蝇蛆也是美味佳肴
苍蝇是追腥逐臭的行家里手,且能传播霍乱、伤寒等多种疾病,历来被人们称为“四害”之一,避之唯恐不及,怎么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然而事实却是这样,昆虫学家还给这道用蝇蛆炒的形似鲜肉的佳肴命名为“玉笋麻果”。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奇妙,都包含着对立统一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苍蝇也不例外,它除了上面的害处外,也有有益的一面。苍蝇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和免疫功能,能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抵御各种病原体对自己的侵入。如果把苍蝇在严格封闭的笼中喂养,吃以小麦为主配料的饲料,它就不仅无毒,而且营养丰富,能够成为美味佳肴,变成益虫了。
被昆虫专家请上餐桌的不仅有苍蝇,还有蚂蚁、蝗虫、黄粉虫等。专家们以自己的研究和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许多昆虫是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如能开发利用,将是人类无法估量的食物和蛋白质源。多达成100多万种的昆虫除用作食品或保健品外,还可广泛用于饲料、医药、工业原料、观赏工业等多种领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之一,一旦形成大规模工业生产,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以上事实还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领域、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们对苍蝇由一味地消灭到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变害为益,就标志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把对苍蝇的认识推到一个新阶段。今后,如果再有人说:“我的心像吃了苍蝇一样。”我们不禁要问他:“是难受?还是喜悦?”
名人语录摘要分析
(教材第23页)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认识新形势中的新矛盾与新联结。
??毛泽东
分析:这段话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2)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又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识也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向前推移,不断地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而不能僵化、停滞不前。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情况制定我们的计划、方案,使人的主观认识不断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4)毛泽东这段话还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一切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教材第26页)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毛泽东
分析:(1)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又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发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一切浅尝辄止、满足现有认识状况的态度,都不符合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的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首先,认识要不断地深化。因为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若干层次,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
人们不应满足于这种认识,而应当把这种认识中的宝贵因素保留下来,深化到下一步的认识中去。其次,认识要不断地扩展。因为客观世界的范围是无限广大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也是有局限性的,人们应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再次,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因为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人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这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注意三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只满足现有水平而不求甚解;二要反对只认识局部而忽视整体;三要反对认识上的静止观点,不向前推移。
关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认识发展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继续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形成了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主体补充论”。我们认为,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一方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另一方面要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发展。把它们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第二阶段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共同发展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这个阶段的认识,不仅保留了“主体”与“补充”,而且提出了“长期共同发展”的概念,是认识的一大进步。
第三阶段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基本经济制度论”。党的十五大不仅确认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对公有制经济的涵义也作了新的界定,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另外,对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也有认识的重大突破,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5945.html

相关阅读: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七课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