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棠湖中学高2015届2015年12月月考历 史 试 题试 卷 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1.(原创题)“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下列各家思想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要求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 ③提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尚贤”“非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4.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6.“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辨别航向,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轰击封建城堡,也可以制成爆竹燃放;印刷术可以印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也可以印佛经和老黄历。”就此观点,甲乙两位同学展开争论,对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7.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8.由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10.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11.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12.西学东渐过程中,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 ②民主共和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13.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相符的是(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14.下列著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了说明的是(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主要论证了( )A.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6.下列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在国内外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发表的 ②它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它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它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比,它们的相同点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④立足于中国国情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19.“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广大人民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科技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下列各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古希腊智者学派哪一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A.“认识你自己”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美德即知识”21.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2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2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2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B.伏尔泰——自然权利学说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25.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B.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试 卷 Ⅱ二、非选择题(26题22分,27题28分)26.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材料二 在《国事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李维汉选集》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文选》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6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63485.html

相关阅读:高二寒假历史试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