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
探索一: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一、表现: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核能技术
1964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破了美国、苏联等国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1964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84——1994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我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航天技术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9
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2003年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立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杨利伟也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生物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也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为俩世界性饥饿问题。
20世纪末
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计算机技术
1983年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1993年
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号”
探索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内:1 .政治上:国家的独立(前提)
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
2.经济上:实力的增强(保障)
3 .文化教育:教育不断完善(基础)
科学家的努力
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探索三、“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涵
提出: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内涵:(1)、前提和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
(2)、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方针:是在提倡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 、 “双百”方针的成果
科学领域: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文学艺术领域:老 舍——《茶 馆》
郭沫若——《蔡 文 姬》
杨 沫——《青春之歌》
赵树理——《三 里 湾》
《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
3、 “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
(1)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2)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的)
(3)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三、现代中国教育
1、新中国教育的教育方针、措施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发展的措施(p86):
A、“接管”、”改革”、”收回”
B、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C、确立新中国的教育思想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教育成就(p86)
A、教育方针的制定;
B、从中国实际出发,创立“两种教育制度”
C、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60年代至“文革”期间教育(p87)
“左”的指导思想影响
(4)“文革”结束后
“肯定”、 “领导”、 “整顿”、 “恢复”、 “编写”、 “倡导”
(5)新时期
“三个面向”
巩固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B)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火箭 ④航天工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 “两弹一星”是指(A)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C)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
4、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B)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57359.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