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三节 金属晶体(第三课时)
【目标】
1.了解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见排列方式
2.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教学难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总结
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活动目标

引入
上堂课学习了金属原子二维平面的排列及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排列的两种情况,请两位同学分别描述一下二维及简单立方和钾型堆积的特点
倾听、回顾、思考、交流
代表发言温故知新

情景
设计非密置层堆积有简单立方和钾型两种,思考密置层的原子按钾型堆积方式堆积,又会得到几种基本堆积方式?自己动手把密置层的小球粘合在一起,再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使上层球填入下层球的空隙中。仔细比较两种类型的不同。

交流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巡视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
互动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代表发言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
课件展示

观看,思考,。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设疑如图两种堆积方式原子的空间利用率多大,如何计算?
思考、动手计算,讨论、回答。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讲解算法1.首先把堆积方式抽象成晶胞模型
2.均摊法计算晶胞的微粒个数,计算微粒所占的体积
3.计算晶胞的总体积
4.空间利用率等于微粒总体积比晶胞总体积

思考记录

培养思维和计算能力

板书
一、密置层的原子按钾型堆积方式堆积,会得到两种基本堆积方式,(1)镁型如下图左侧,按ABABABAB……的方式堆积;
(2)铜型如图右侧,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
这两种堆积方式都是金属晶体的最密堆,配位数均为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但所得的晶胞的形式不同.

整理记录归纳总结能力培养

投影总结堆积模型采用这种堆积的典型代表空间利用率配位数晶胞
简单立方Po52?6

钾型Na K Fe68?8

镁型Mg Zn Ti

12

铜型Cu Ag Au74?12

记录整理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阅读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6 2.混合晶体。
强调堆积方式和成键类型,注意与其它类型晶体的比较
阅读讨论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提问石墨晶体有啥特点,和其它晶体有什么不同?
代表发言。
培养交流能力。

教师总结二、混合晶体
石墨不同于金刚石,这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sp3杂化.而是呈sp2杂化,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因此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的,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m层间距离为335pm,说明层间没有化学键相连,是靠范德华力维系的;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有一个末参与杂化的2p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

倾听思考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总结本节课通过探究密置层的堆积,学会了镁型和铜型的堆积方式并且探究了两种堆积模型的空间利用率,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希望同学们课后复习巩固。

倾听、记录。分析总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64356.html

相关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