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5—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魏晋时代的“啸”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卓荦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1.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B.“啸”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荦卓不群的气质了。A.B.C.。D.。—9题。钱塘逢康元龙①明?谢肇?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8.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5分)9.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离骚》)⑵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⑶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登岳阳楼记》)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B、文中多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4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蕴含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C、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D、文章第5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误解。(2)从文章后5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和“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6分)答: (4)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答: 第Ⅱ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年画虎”事件使陕西省林业厅名声扫地,关克乃至朱副厅长的诚信受到质疑,人们也?开始怀疑他们以前一言九鼎的所谓诚信植保的话语了。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多达25万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老兵出现无法解释的持续性病症,虽然基因检测和脑功能成像终将使我们对问题有所了解,但病因也许永远无法查明。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从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十九日,不法分子蛊惑煽动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674748.html
相关阅读:关于高二4月周考的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