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数据类试题的分类解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生物高考越来越靠近实践、越来越强化考查能力。生产应用是学习的落脚点,也是高考的考查的倾向点,更是近几年的高频考查题型。生态学和生产应用之间的结合就找到了数据类试题作为一个良好的命题载体。因此,表格形式的处理数据类代表题型走向普遍化,而且趋势又发展向大容量、新颖性、复杂化和多样化。其他形式的数据类坐标题、数据柱状图都是这类引申。鉴于此,值得考生们把握风格、锤炼能力,提炼方法。

 

1、基于基本层面的系列数据的判断或比较类的试题

 

──这类问题是较为基本的直接判断类或平面比较类内容。如种群数量(密度)大小比较、种群类型的判断、数量变化趋势的预测、群落的丰富度大小比较。此类试题一般是通过并列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表层判断,将核心数字的量做一比较。或者稍作加工引申之后,做一简单的推理,其中厘清概念来去是此类试题的应对关键。比如种群的三种类型,根据幼体、成体和衰老个体数量判断即可。

 

★典例1:考点针对性──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不同类型判断

 

(2010年海南卷)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此题就是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概念的辨析区分。通过表格类的数据模型给出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甲种群中: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乙种群中: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三者较为均衡,相对较稳定,年龄结构相对接近稳定型。丙种群中: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年龄结构明显为衰退型。选A。

 

【解题方法归纳】:数据模型与图类模型的转换是关键(右图)。

 

★典例2:考点针对性──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数据分析

 

(2009年广东理科)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变化如下表: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年份(年)

1920

1925

1930

1935

1940

1945

1950

数量(百只)

130

200

398

990

1350

1290

1190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有较好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整合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即种群增长“S”型曲线特点。由表可知,种群的K值在1350左右,种群在种群数量达到1/2K值(675)时增长率最大,即种群变化率最大,这个值介于398~990之间,此时期为1930年~1935年。答案选B。

 

另外,此题由比值判断也可以,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5年=118.4,1925年~1950年分别为1、90、负值、负值。

 

【解题方法归纳】:注意问题的数学类含义,将所给已知条件转换成为试题设问含义的数学形式。

 

★典例3:考点针对性──物种间竞争趋势的数据判断

 

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

 

播种量的比例

收获种子的产量

大麦

燕麦

大麦

燕麦

0.2 

0.4 

0.6 

0.8

0.8 

0.6 

0.4 

0.2

42 

81 

98 

105

133 

56 

32 

13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解析】:此题主要通过两种麦类的在不同比例下亲子代的数据变化的比较,来判断他们的发展趋势,换言之,是在比较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而判断竞争优势物种。因此,换成右侧的表格,可能够直观反映两者变化。概括是四种比例下都是燕麦的子代在递减,明显处于竞争劣势。若混合播种大麦:燕麦=1:1,大麦远远多于燕麦。选B。

 

播种量的比例

收获种子的产量

大麦

燕麦

大麦

燕麦

1

4.0 

1.5 

0.7 

0.25

1

3.2 

0.7 

0.33 

0.12

 

 

 

 

 

  

 

【解题技巧归纳】数据转换是更加直观显现两者竞争趋势的关键所在。

 

★典例4:考点针对性──不同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2010年安徽卷)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物种10

甲类群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4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类群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27

21

样本3

33

50

18

35

0

11

25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度定义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成为丰富度。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批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甲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C。

 

【解题技巧归纳】注重横行与纵列之间的相互比较,注重试题选项的所要求是关键。

 

【同类变式拓展1】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鲤鱼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判断,在鲤鱼的捕捞中,保持最大产量的种群水平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l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N=0.1K时     B.N=0.5K时       C.N=0.9K时     D.N=K时

 

2、多角度地横纵向解读、比较生态学相关概念或指标

 

易比较的生态学内容:时间前后种群数量改变、群落丰富度变化数据、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及相关衍生的推理内容。

 

──此类试题需要横向和纵向同时互相比较才能判断试题所设疑问,甚至还要据此数字计算或者进一步推理分析,有相关拓展深化内容,因此需要多维度的思考,注重概念之间的灵活联系与逻辑推理。

 

★典例5:考点针对性──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关系分析

 

(2010江苏卷)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数据可知,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小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D为答案。

 

【解题规律归纳】要综合表格中的文字内容和数据相结合,熟悉相关生物的类型和特点,才能全面解读选项含义,判断其正误。

 

★典例6:考点针对性──生态系统之间各数据比较分析

 

(2010年天津卷)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m2)

20

18

10

平均产量(kg干重/hm)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而是要随机取样,A错。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100×49.1%)小于荒漠草原(80×78.0%),B错。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两种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其它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C错。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丰富度最高,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正确答案:D。

 

【解题规律归纳】干扰性大,隐蔽性强。需要转换相关数据,横行纵列之间需要互相联系,多向推理计算后才能解出所设问内容的正误。

 

★典例7:考点针对性──生物多样性类群的综合因素分析

 

(2011年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群落演替概念含义是强调在同一地域发生的替代;群落的空间结构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并非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所反映;因此A、B都错误。蝶类种数在不同垂直带的差异与植被类型(尤其是栖息环境与食物)和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均密切相关。D选项正确。

 

【解题方法归纳】:这是结合具体数据考查生态学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类试题,需紧密围绕数据进行针对性强的判断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扎实精准运用基础知识,需要灵活整合的图文转换能力。

 

【同类变式拓展2】

 

(2010年天津卷)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同类变式拓展3】

 

(2011年浙江卷)是调查某野山羊种族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III)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 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综合解读数据差别进行模型化分析或相关实验设计

 

易跨章节或模块考查相关数据,意在探究不同类因子的关系,如兼顾生态环境因子的不同差别和遗传性状、或者生理功能、生理数据不同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是强化能力构建和多方位的跨越生态范畴的试题,可能图表转换,可能设计实验,也可能绘图计算等等,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

 

★典例8:考点针对性──物种间的关系的图表综合分析

 

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休息

与其它物种关系

进食

其它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l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       ,物种C与物种A的关系属于        。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可绘出营养结构图(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物种A和B为植食性动物,均属于初级消费者。近几年的生态学绘图类试题属于热点类高频考点,值得考生强化重视。

 

 

【答案】:(1)

 

 

(2)竞争 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典例9:考点针对性──探究遗传性状与环境间的关系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解析】此题注意对照在不同实验组合之间的差别是核心,不同的对照是本实验的考察点。此题虽无显性化表格,但涉及三种海拔极相应株高,都是调查和推理的数据。

 

【答案】(2)10m、500m、1000m (3)测量株高   记录数据(4)与10m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500m、1000m)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解题方法归纳】:设计好实验思路,梳理好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此类型题的关键,精炼而简洁的运用好数据是这类试题中强化的核心。

 

【同类变式拓展4】

 

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型愈小 

 

B.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C.个体体型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大

 

D.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公尺400只时个体间竞争最激烈

 

【同类变式拓展5】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_________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同类变式拓展答案】

 

1.B; 2.D ;3.B。4.A.

 

5.(1)竞争     (2)见图   

 

(3)样方法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3570.html

相关阅读:高二生物测试题:生态系统和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