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4)【新人教】
命题范围: 《人物传记》第三、四单元
第Ⅰ卷为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蒙学即发蒙开窍之教育教学,蒙学典籍是用于蒙学的经典教材。开办蒙学、编撰蒙学教材历史悠久。周谷城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作的“序”中写道:《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秦代李斯的《仓颉篇》和西汉史游的《急就章》都是为了初学启蒙之用的,可谓最早的蒙学教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平民百姓也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可能。当然,贵族或求仕途者与一般平民在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有区别,贵族和求仕途的人所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的农工商小民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士大夫阶层诘诎聱牙的法定教科书并不适合他们诵读。为满足平民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雅士为他们编写适合诵读需求的教材。于是,就出现了《兔园册》《杂字》《百家姓》之类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所诵的村书。
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虽然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并不流行,在日常生活领域,远不如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的佛学和道家的影响大。考虑到维护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至宋明理学阶段,儒学已不再拘泥于正义、义疏之繁琐章句,而注重于义理层面的普及一一兴办书院,举行讲会;编写《温公家训》《家礼》等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三字经》《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向普通民众宣讲和灌输儒学的基本义理。这些为普通民众甚至少儿所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取韵文体,便于口诵记忆,很快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以儒学义理普及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社会制度的支持,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社学要略》记载:“掌印官晓喻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以后回家。……乡间社学,以广教化。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清朝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甚至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义塾”。至于所学内容,大致是“初八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广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此外还讲授“近世教民俗语,及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诸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由此可见,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让他们在粗通文字的同时,也接受“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
(选自王习胜《蒙学典籍的道德背反性省察》,有改动)
1.下列对“蒙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学历史悠久,按周谷城的说法,至少秦时就已出现。
B.蒙学的对象是农工商小民,他们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
C.蒙学即发蒙开窍之学,负有“化民成俗”的道德使命。
D.蒙学与社学关系密切,适龄儿童可在社学中接受蒙学。
2.下列关于蒙学读物在历史上流传不衰原因的( )
A.与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诘诎聱牙不同,文人雅士为满足平民读书要求编写的教材适合诵读。
B.为了维护儒学核心价值观,儒家借鉴佛、道做法,以童蒙读物的方式宣传儒学的基本义理。
C.宋明理学阶段,为普通民众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用韵文体,这加速了蒙学读物在民间的流
行。
D.以普及儒学义理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有着社会制度的支持,得以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渠道。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增广贤文》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学教材。
B.汉代儒学尽管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缺乏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
C.清朝重视蒙学教育,适龄儿童可通过社学、“义塾”广见闻、、便日用、习伦理、懂道义。
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灌输儒家基本义理,始终是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轼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一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白守邀留之邀:邀请。
B.万里衔命衔:接受。
C.自分当死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捐:舍弃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①悟室义之而止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①因谍者赵德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①虽苏武不能过②虽才高于世,而无娇尚之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5分)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8.本诗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主要写女子春末怀人,请你找出来首联哪些字眼用的委婉?并简要分析。(5分)
9.试从意象、手法上谈谈翁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艺术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
(1)群贤毕至, ______________。
(2)仰观宇宙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2)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6分)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坚决放弃暴力、血腥、低俗、灰暗的新闻,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可是却有人大为感慨,记者的这番誓词为何总是让读者不知所云?
B.维基解密网站劲爆逾九万份美军在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风波方兴未艾,由于据称维基解密手头尚有约一万五千份未发密件,白宫急忙呼吁维基不要再爆料。
C.对近期各地频出的房屋限购政策,王建铆教授认为有积极意义,但他同时指出,从长远看,这些政策是扬汤止沸,有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等负作用。
D.在对他的前任的悼词中,罗格不吝任何溢美之词:“他将奥林匹克运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顾拜旦后,萨马兰奇是国际奥委会最有影响力的主席。”
13.下列各选项中,没育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我省将新开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江北沿江高速滁马段、岳武高速安徽段、宿扬高速天长段、济祁高速永城至利辛段5个项目。
B.有媒体及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收费电话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C.丰田汽车公司近期在全球范围连续实施产品召回行动,但称在中国内地市场投放的汽车没有使用相同的存在缺陷的发动机,因此不会受此次召回影响。
D.《关于改革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的意见》指出,公安部门要扩宽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增加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情况、执法安全情况和社会评价的考评。
1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了,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18.阅读下面的信息,提炼出北大今年自主招生面试的特点。(不少于2条)(6分)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记者柴葳)北京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工作今天开始,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笔试合格学生,与21 0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推荐学生齐聚燕园,参加为期两天的面试,其中13日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考生专场面试。
本次面试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5名考生一组面对3名评委,每组面试时间约50分钟。考生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面试题目,并有一次换题机会。考生在回答完抽到的问题之后,可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进行自由讨论。3名评委中两名给出95分,考生将直接获得北大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资格;如有两名评委判定不及格,考生则直接被淘汰。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通过笔试对学生的学科素质作出基本评判之后,面试更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抱负、知识面宽度与深度、批判性思维、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查。今年北大的面试题目囊括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环境、历史等内容,试题开放而富于想象力,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给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面试结束后,北大将对考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总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他们将获得北大当地高考录取线下降5分至30分的优惠,特别优秀的还可适当放宽。
答:
20.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5分)
①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实践。
②中国书法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③中国书法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
答: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要贴近生活,言之有物;(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完美。
参考答案
1.B(从原文看,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
2.B(原文只是说佛学和道家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影响巨大,并未讲到儒家受他们的启发,更没有提到借鉴的具体方式。)
3.C(A错在《四书》《五经》,它们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B错在“缺乏”,原文只是说“并不流行”。D错在“产生”,以李斯为例,他宣扬的是法家思想;汉代以后,儒家才上升为统治阶级意志。)
4.A(邀:拦截,遮阻。)
5.A(都是介词,用。B项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C项①介词,依靠;②介词,趁着。D项①连词,即使;②连词,虽然。)
6.C(“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与文意不符。)
7.(1)(5分)秀州发大水,百姓大多失去财产,洪皓禀告太守把救灾的事情交给自己担负,打开粮仓减价出售粮食。(注意“白”“任”“发”“直”“粜”等的翻译。)
(2)(5分)洪皓虽然长时间呆在金国,不能忍受那里的艰苦,但被金人敬佩,所写的诗文,都争相抄诵请求刻印。(一句1分,注意“堪”“钞”“付梓”等的翻译。)
7.(1)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8.“又是”“如何”用得委婉。本诗首联用“又是”开头,起笔突兀,强化了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笼盖全篇。“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照应,暗示女子与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今年又到了这个时候,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哀怨。第二句“如何”有“不堪”之意。同一时令同一地点,去年正经历离别之痛,记忆犹新,现在如何能再身临其境,重经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委婉地表达出了这位女子魂牵梦萦、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刻骨铭心的 思念之情。(5分)
9.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通过映衬、对比,融情入景,衬托出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形象,刻画出内心的愁苦与哀怨。这两句细腻深刻,委婉含蓄,对偶 工丽而无雕琢之嫌,堪称佳句。(6分)
10.少长咸集 俯察品类之盛 齐彭殇为妄作 清风徐来 歌窈窕之章 泣孤舟之嫠妇
11.(1)(5分)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6分)运用对比的手法(2分)。与林纾论战,将林的刻毒攻击和蔡的平情论理进行对比;与胡适争论,将胡的“放言贬损”与蔡的“未尝作气”对比;在宴会上,将钱玄同的率直质疑与蔡的“舒言缓语”对比。(4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坚守个人价值观,对高官厚禄毫不在意。②本性更愿研究学术,不愿为官行政。③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观点一:蔡元培是“好好先生”。①思想上兼容并包,聘任新文化运动干将,又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②处世恬淡,待人平易,胸襟豁达。
观点二:蔡元培“守正不阿”。遇大事,刚强有主见,①抵制外界压力,敢于担当,②发表文章,痛斥军阀。
观点三:蔡元培既是“好好先生”,又“守正不阿”。①兼容并包,胸襟豁达;②遇大事坚持立场,刚强有主见。(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
12.C(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A.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语言紊乱或空洞,特指说话人一方。此例错在“听者一方”,是人们“对记者的誓词听不懂”;B.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是好的方面,此句使用扩大化了;D.“溢美”就是过分赞美。既然是过分赞美的话,就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是有意吹捧就是夸大其词,都不足为据。具有明显的贬义。)
13.C(A.搭配不当。“开工……项目”搭配不当,应为“……项目开工建设”。B.句子杂糅。删去“因为”或“的结果”。D.成分残缺。缺少虚词,在“增加”后加上虚词“对”。)
14.D(五句话陈述的对象是“他”,叙述“他”现在的境遇和心情;从国外回到故乡之后遭受排挤、迫害,便躲到乡下去教书糊口。句④说明“他”趁了航船去进城的原因。可抓住关键词:经历、回故乡、无地可容、躲在乡下、气闷进城。)
15.(6分)(1)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2)注重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考查;(3)试题开放而富于想象力,不设标准答案。(每答出1点2分,语句通顺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3954.html

相关阅读: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