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讲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光辉,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光芒──启蒙运动。通过此专题复习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义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注欧洲近代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嬗变,概述人文精神演进中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课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课标内容;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的问题都应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专题联系:
在“一标多版”状况下,时可参照其他新版本对此专题的论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与相关其他专题的联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专题;必修二的第五专题;必修三的第一、七专题等)
(三)本课内容:
讲述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约前481年-前411年),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约前469年-前399年),主要贡献: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和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约前336年-前264年)、西塞罗、塞内卡等,代表观点:
1、“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是符合理性的;
3、人类社会也具有理性;
4、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从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三、重难点突破
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四、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导学材料:
1、大约在 ,希腊开始了一场 。它是在 、
及其由此产生的 和 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2、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其思想观点是“ ”。他被视为西方第一次 的先驱。
3、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 ,雅典人,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 的创造者”,“ ”的化身。
4、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两句名言也代表了其思想观点:“ ”“ ”。他被视为18世纪
的先驱和战友。
六、重难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
1、通过图片《美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众神之神??宙斯》《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等提炼概括古希腊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人格化、人性化。由此引导进入本课主题??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2、结合专题导语解释概念:人文精神及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3、古希腊哲学家的各自主张及评价,这是本节重点。可以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有何主张?意义何在?学生阅读教材,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即可。
4、苏格拉底的思想被称为西方哲学源头,其思想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其名言和课本引导学生提炼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2)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3)认识你自己4)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名言如;“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及悲剧性的结局都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予以介绍。下面就是“精神助产术”最经典的一段: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幅创作于1787年的油画,可与学习延伸第二题结合起来进行评述。先介绍苏格拉底被判饮毒药酒处死这件事,然后引出问题: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行为?通过讨论,最后希望能够达成下面的一些认识:法律首先要符合人性和尊重生命。法律是为人产生并为人服务的,法律不应该异化为人的枷锁。其次必须体现对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人的权利重于泰山,法律既要尊重人的权利,又要限制剥夺权利的行为。同时,法律要“公平地”和“正当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权利。人的本性有善、恶之分,合理与否之别,一定时期的法律保护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善、合理的本性要求。
5、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析: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概括: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异: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6、有兴趣可介绍一下时代较近的两位思想家:孔子与苏格拉底。
7、人生而平等这一目为课外阅读。它为人文精神 “智者运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建议讲清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意义等。可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了。
只有这个学派懂得如何培养公民,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人物,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帝王。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作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作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问答:
(1)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
(2)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3)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
8、历史启示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
②先哲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动力,也是丰富我们思想的无尽源泉。
七、课后练习:
1、被视为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
A.芝诺 B.苏格拉底 C.但丁 D.普罗塔戈拉
2、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芝诺 D.普罗塔戈拉
3、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知识能充实道德
4、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该学派创始人是( )
A.芝诺 B.普罗塔戈拉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5、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
C.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
D.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都又复
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材料二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请回答
(1)泰勒斯提出的观点的意义是什么?
(2)同泰勒斯相比智者学派的研究方向有何变化?应怎样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3)在哲学思想上,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①冲破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
②哲学研究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变为认识社会和人生,进一步冲破宗教神话。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具有局限性。
③苏格垃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
资料选编:
1、关于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候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佚事
起初,普罗泰戈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
2、苏格拉底的相关介绍
国 籍:古希腊
生卒年:公元前469~前399年出生地:希腊雅典阿洛佩凯村
爱 好:天文
历史评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成就: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环境与自然现象的理论探究转入了对人生事物、道德问题及人伦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既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不愧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勇敢的社会改革家。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事物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而研究自然就会冒犯神。既然自然界不能成为哲学的对象,就应当集中精力研究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宣称,世界万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目的创造的,所以万事万物才各有自己的用处。神全视、全听,无处不在,指挥一切,管理一切。人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因此,他劝导人们敬神。所以,苏格拉底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德,它和知识的关系如何,以及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认识普遍真理,培养道德,引导人们去过道德的生活。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自知识,所以正义和美德就是知识,有知识就有幸福,即所谓的知德合一。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指的是认识公共福利和普遍的道德规范例如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而不是指对个别、特殊和偶然事物的了解。美德是对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这些品质的概括和抽象,因此不仅是个别人应当去追求的,也是大家应当追求并且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有知识的人才能为善。所以,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应由经过训练的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民主。这样的观点是为了对雅典当时的制度补偏救弊,使国家制度得到改善。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苏格拉底贬低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主张不能轻信感官,要用心灵的眼睛寻求存在的真理。苏格拉底自称为知识的“接生婆”。苏格拉底在与人讨论各种问题时,谈话时双方一问一答,苏格拉底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利用各种有关事物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通过揭示讨论对象自身的矛盾,使对方逐渐修正各自的意见,从而导致出逼近“真理”的认识。这种所谓的“接生术”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这种通过归纳下定义的方法,在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大的贡献。
苏格拉底是辩证法的发明者和运用辩证法解决哲学问题的大师。他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到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尤其是列宁,以至影响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念。苏格拉底开拓了从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的前进之路,对此,无人否认这是西方文化性格的奠基性工作。
苏格拉底一生无著述流传下来,只是讲述,他的思想是由其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下来的。此外,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也有零星记载。苏格拉底本人的传世之作只有《阿波罗领》和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几段小诗。
苏格拉底的学生中有柏拉图,他建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思想体系。另外一些学生与当时流行的其他学说相融合,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学派,如墨加拉人埃于克列伊德斯建立了墨加拉学派,这个学派一直存在到公元前二世纪上半叶。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斯特涅斯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著述丰富,影响深远。昔勒尼学派的创建者阿里斯提波斯也曾拜苏格拉底为师。
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一是取决于其思想的深度和所达到的理论高度;一是决定于其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召后世,为千古垂范。苏格拉底在这二者上,可以说都是无与伦比,为他人所难以企及的。在希腊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由智者派时期转化到体系化时期的核心人物,是希腊哲学发展的纪元性人物。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后来的哲学史家以他为界在欧洲哲学史中划出了一个“前苏格拉底时期”。
3、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处:
相同处: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不同处: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4、关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5083.html
相关阅读: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复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