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带参考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本:树根)
2、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
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
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 景:大 殷忧:深忧)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 克:能够)
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傲视别人)
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 振:通“震”,震慑)
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
10、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危:高 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约束)
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
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 简:选拔)
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
二、实词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
(二)古今异义
1、臣闻求木之根本(古义:树根 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 今义:尽情地)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高,很高的位置 今义:发生某种不良情况的危险性高)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将……作为 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1、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安定,太平)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形容词,安稳,安定)
(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动词,安然,安适)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动词,奉养)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
(6)沛公安在哉?《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2、胜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克服,战胜)
(2)沛公不胜杯勺。《鸿门宴》(动词,禁得住)
(3)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动词,尽。完。)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动词,胜利,取胜)
(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形容词,盛大的)
(6)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动词,胜过,超过)
(7)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
3、克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动词,能够)
(2)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动词,战胜,攻破)
(3)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动词,克制)
(4)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动词,成功)
(5)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动词,通“刻”,刀刻,雕刻)
(四)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词语
1、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是动用法,使牢固)
2、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动词作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
3、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崇:形容词作动词,提高 )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动词作名词,行路的人,陌路人)
5、君人者(君:名词作动词,作君王)
6、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7、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下:名词做动词,居于……之下)
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9、亏无为之大道哉(亏:使动用法,使……亏,损害。)
三、虚词
1、其
(1)必固其根本(代词,它的)
(2)必疏浚其泉源(代词,它的)
(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语气副词,表揣测的语气)
(4)则智者尽其谋(代词,他的)
(5)其为惑也终不解意(指示代词,那些)
(6)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7)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2、者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助词,用于分句句末,表停顿,可不译)
(2)君人者(助词,附在别的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
(3)则智者尽其谋(助词,附在别的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助词,用于助于后面,引出原因)
(5)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助词,用于主语后,表判断)
(6)此三者,吾遗恨也(助词,用于数词后,可译为“个”“样”)
(7)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助词,用于时间副词后,可不译)
四、句式
1、 省略句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省略句,应为“竭诚待下”)
2、 倒装句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句)
(2)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3)虽董之以严刑,镇之以威怒(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五、难句翻译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道德培养得不够深厚,感情不能战胜物欲。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译:(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那个不是忧心忡忡却因而道德昭著,一旦取得功成后道德就随之衰退了。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
4、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译:当国君的人,如果真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译: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
六、小故事
【魏征进谏】
魏征直言谏,是历史有名的。
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
还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又怕你责备,就不敢出去了。”还又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太宗很生气。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555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