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二第三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共计分)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2.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3.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 )A.万物的本原 ?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4.黄仁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孔子称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A.以德治民的情怀 B.克己复礼的规范 C.中庸之道的得当 D.仁爱道义的操守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而路德(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B.同时兴起,领域不一相互包涵,性质不一 D.手段相同,本质一致希腊人把他们的看作实际上是和他们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在于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由于信奉这样的神,希腊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因而感到无忧无虑、安适自在。这表明希腊人A.认为神与人没有区别.宣扬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D.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9.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 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D.道德上是应该充分肯定的10.“他们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手里接过反封建、反教会的旗帜,并进一步提出了一整套政治和社会改革方案。”下列属于“他们”提出的主张是( )A.三权分立 ?B.因信称义 C.经世致用D.“人是万物的尺度”11.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A.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C.启蒙思想家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D.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1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文化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14.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导致晚清教案发生的文化背景是( )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C.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 ?D.西方列强的侵略15.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 《在沪金星公司等欢送两院议员会上的演说》中提出:“我国制定宪法之初,则尚可乘机采用,且此之所谓三权者,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下面四位同学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该设想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得到完整体现”B.“说明孙中山推崇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官制度”C.“可见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于欧美代议制” D.“反映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越”16.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社会变革之理 A.5处 B.2处?C.3处 D.4处 18. 1970年4月28曰,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威严、壮丽地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 D.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19.1957年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  )百花齐放”方针百家争鸣”方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1.新中国(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23.新年伊始,山东的教育改革风暴引起全国关注,齐涛厅长指出:山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回归”。历史上,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或做法仍值得今天借鉴的有(  )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都得到发展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取消高考,直接推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C. D.24.1981年,我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已经放开,托福考试也开始进入中国,但从1978年至1985年,中国的留学仍属于精英留学,以公派留学英美国家为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初期人才需求量小民众观念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英美对华发生根本变化民众留学受到经济条件制约.2007 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 月10日,我有幸 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 “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 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 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坚持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和乡亲们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经历,用平凡琐事见证了60年来农村生活的变化。2006年,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叫侯永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1年12月1日,侯永禄在日记里写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篇思想活动记录,题目为《分不分》,在三页半纸里,他满怀忧虑地写道:“分开各干各,有干劲,能做好,这意味着分田单干。没有受过单干苦的人,是不知道单干难的。解放前旧社会的单干,是受着封建社会的束缚……土改后多亏及时组织互助组成立合作社,没有使两极分化过于悬殊。就那很短的时间,也有不少人很快变穷,分下的房屋土地牲口农具只好卖掉,靠借债过日子。因此分田单干弊多利少,不能实行。只有走集体化道路才好。”——侯永禄《农民日记》材料二 “五八年来了个大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57613.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