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某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段考试题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 全部答案在答题上完成,答在本上无效。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建筑艺术》)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C.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人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用的、人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经》中“如?”“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木建筑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B.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C.“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D.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题。. 对文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南亩:泛指农田B.举被攻占C.庾露天的谷仓 D.独夫:孤单的人 A.B.C.缦立远视,望幸焉D.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同情。D.第二段作者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讽谏唐王朝悲剧重演。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11分)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②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②啭:鸟鸣叫声。8. 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燕子飞于梁间、鸾鸟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分)9. 诗人刻画“笼莺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临清流而赋诗。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 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 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 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 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下列加点词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 迤逦(yǐ) 洗漱(sù) 酒馔(zhuàn) 央浼(měi)B. 胆怯(qiè) 憎恨(zēng) 滑稽(jì) 闷热(mèn)C. 锱铢(zī) 倒涎(xián) 剥啄(bō) 岑寂(cén)D. 寒砧(zhēn) 潜在(qiǎn) ??(sū) 门栓(shuān)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已经潜心研究东欧文学近二十年,阅读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文学著作,所以在多次研讨交流的时候,总能发表不同于别人的一得之见。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C.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他们在择业问题上一直存在这样的分歧:是先屈身低就以图发展,还是居高不下待价而沽。其实只要调整好就业心态,大学生想找到与自我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应该不难。D. 随着国产品牌轿车质量的不断提高,购买国产品牌轿车的热情已蔚然成风,据统计,全国国产汽车产销量再次突破千万辆大关。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水利部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B.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后,将大大加强城市东西方向的联系,给南宁交通格局与市民出行带来巨大影响,对缓解沿线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空间布局发挥重要作用。C. 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和调动各方统一行动,牢牢把握住了抗震救灾工作的主动权。D. 新落成的高速铁路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项目百分比项目百分比非常想父母65.0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79.3害怕陌生人40.0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觉得自己很一般52.7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17.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 ; , 。六、写作(60分)18.从前有户人家,主人每天提着水桶到几里外的井里打水。他用的两个水桶中,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却有一条小裂缝,每次即使把水桶盛满,回到家里也只有半桶水了。这只有缺陷的水桶为此常常闷闷不乐,有一天,他终于对主人说:“我感到非常过意不去,每天你打的水都要从我身上漏掉一半,害的你要多走几趟。你广西桂林某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68867.html
相关阅读: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