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题题型解法策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选择题一般都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图表、图片等表达出来的。具有知识面广,题小量大,诊断功能强,评分方便且客观公正,多年来一直是生物高考的主干题型。本篇对高考单项选择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与技巧作一些阐述,期待有助于提高同学们解题能力和答题的正确率。

 

一.组合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指在题干下面有多个叙述选项的内容,而每个供选答案中一般包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叙述选项内容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涉及内容较广,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这类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一种变形,在不设置多项选择题的试卷中常被广泛使用。

 

例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右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一道双选题,可用基点法解题。如果考生能确定①正确,那么以此为基点,观察选项可知,只要辨别③和④的准确性即可;如果考生能确定④错误,以此为基点可直接选 A。在神经元细胞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轴突传向树突或胞体,不能逆传。本题是考查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某药物能阻断神经元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为验证这个结论应该设置两组实验:①将药物放在神经元纤维上,看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能否进行;②将药物放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看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能否进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A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用基点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其次,有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顺序之词出现时,要注意对号入座。

 

二.分析推理式选择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和原理。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平时备考中注重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原理等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并能定性或定量分析以各种问题为背景的生物学试题。这类试题在高考中占的比例比较大,属基础题型。

 

例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人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解析: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之后,所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当中,其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32P,另一条染色单体全部含31P,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这样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增加,还是原来的20条染色体,因为其着丝点并没有分开,而此时含放射性物质染色体数也是20条,在分裂的后期,随着着丝点的一分为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由原来的20条增加为40条,而此时上述不含32P的那一条染色单体,变成了一条染色体,所以40条染色体当中是有20条是含32P 的,有20条是不含32P的.

 

答案:A

 

解题策略:解答这类题可采用分析推理法(顺推法或逆推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的相关规律和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类和规律类选择题,包括计算型选择题。

 

三.比较式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生物学概念或生理过程等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例3.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早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

 

  

解析:在夏季,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的四种情况下植物的变化是:①在夏天晴天的时候,中午因为光照强,温度高,植物体为了防止水分过多的蒸发,气孔会关闭,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此时二氧化碳的吸收也会减少,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光合速率下降,光合作用强度也就下降了。所以,在夏季晴天的时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应该有两个峰值,根据这样的知识,我们很容易会选择B选项。这道题当中还有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另外三种条件,跟这三种条件相比,晴天植物光和效率应该是最强的,它最高的峰值应该也是最高的。通过这个知识点,我们也能够选出B选项来。②阴天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比较差。而此时呼吸作用的强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样进光合的强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应该是D选项。③多云时,气孔开放的程度比较大,二氧化碳吸收比较高,这样往往不会出现两个峰值,符合C选项。④高温、干旱时,植物体气孔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所以光合速率是比较低的,只有到下午一段时间以后,气孔逐渐开放,光合速率才有可能增加,这样符合A选项中变化的情况。

 

答案:B

 

解题策略: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这类试题多以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目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对书本上具有可比性的知识点多采用筛选淘汰法,以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四.材料信息选择题

 

材料信息往往以文字、图像、表格等形式呈现。此类题目是一类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题型。试题一般在题干中给出解题所需的新知识、新情境、新方法等新信息,要求考生在考场上独立完成现场学习,接受新信息,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联想、类比等处理,并与原有生物学知识衔接,进而迁移、创造,解决新问题。此类题主要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所以是试卷中的难题。

 

例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自交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②过程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③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解析:含过程①的是杂交育种,在F2中选择高蔓抗病植株连续多代自交,可提高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含过程②的是单倍体育种,由于F1的不同植株的基因型都是相同的,都会产生四种类型的花粉(其中有一种是高蔓基因和抗病基因组合在一起的花粉)。含过程③的是基因工程育种,其中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图中的筛选过程是个人工选择的过程,淘汰非抗病植株而保留抗病植株,会提高抗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题策略:解答材料信息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阅读理解发现信息:认真阅读题干,读懂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理解题干创设新情境中的新知识。第二、提炼信息发现规律,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第三、运用规律联想迁移:充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的旧知识进行链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来。类比推理解答问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创造性解决问题。

 

五.图表图像选择题

 

高考试题中的图表图像,往往是教材中原有图形的改编,或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通过整合后,将文字以图形的形式反映出来,考查考生的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在这类试题中,信息的方向性较明显,而且和教材内容多有联系。

 

例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解析:从题意及甲图中可知,栉毛虫以在草履虫为食。在培养液中加入沉渣后,沉渣成为草履虫的隐蔽场所,增加了栉毛虫捕食的难度,将乙图与甲图对比,沉渣的加入对草履虫和栉毛虫的种群数量都带来极大的影响。大草履虫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代谢外,有一部分流入栉毛虫,其余的最终被分解者所分解。由于草履虫是原生动物,所以,草履虫和栉毛虫都是消费者;如果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生产者或者由培养基(人工生态系统)来提供能量。

 

答案:C

 

解题策略:信息转换:①认真深入剖析、挖掘出图示、图像、表格等所包含的内容,如坐标曲线图的纵横坐标。曲线的起点、拐点、顶点、终点、斜率等。②充分联系图示所涉及的有关生物学规律和原理。③看曲线、图示、图像、表格、文字等能否发生彼此间改选可转换,以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④避免思维定势,先入为主。

 

上述选择题是理科综合考试中生物部分常见的选择题类型,学生掌握了这些类型的选择题的解题策略,既节约了时间,为物理和化学争得了宝贵的时间,又能提高正确率,为获得理综高分打下了基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89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