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M

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非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分别交回。
第Ⅰ卷 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东晋时期的史书《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在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了,这说明当时的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一带,又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我国广阔的产茶区。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有更早对茶的记载和发现,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
人类在原始社会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来茶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在秦代以前,中国各地的语言、文字还不统一,因此茶的名称也众说纷纭。商周时期茶叶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荼”,因为荼味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的制茶技术也日益提高,出现了很多名茶。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后人统计,当时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
在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几道工序。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到了1391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意思是向皇宫进贡只要芽叶型的蒸青散茶。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更是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茗茶的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现在的茶叶加工工艺、茶类形式以及品饮方法是明代奠定的。
茶自发现以后,由起源中心地带呈扇形向我国的东南、华南地区扩展,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了,唐代时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4年、1666年,茶叶作为贡品输入澳洲。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的中国茶。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1618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后,1893年,俄国还聘请了中国茶工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各国。
选自《茗香千载 茶韵流芳》
1.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
C.西汉时已经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2.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3.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3分)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为乡曲所称  称:称赞 B.义恭举悫有胆勇 举:选举
C.文帝甚嘉之 嘉:赞赏 D.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 隶:隶属
5.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3分)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 ⑤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⑥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5分)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④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色豆浆
“哎,哎,哎!漫出去了!”我大声对店主喊道。
店主似乎是聋子,对我的话根本没什么反应,右手还是用勺子一个劲地把豆浆往小桌上的小碗里舀去,口里则不紧不慢地数着:“1碗,2碗,3碗,……”
我本想大骂店主“有毛病”,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第一次到这人生地不熟的H小镇,还是忍住了。于是冒出喉头的话便变成了:“店老板,你有没有搞错?”
店主闻言,乜了我一眼后,说道:“我开这爿店时,你还没来这世上呢!整整二十六年生意做下来了,从没搞错过!”
“那,你怎么老是往小碗里舀豆浆呢?”
“他要买,我要卖!公平合理!”
“全流到地上去了!为啥不给他弄个大盆装装?”
“用什么东西装豆浆,这,你我就作不了主了。还得由顾客自己决定!本店讲究的是公平买卖,童叟无欺!”
我忽然发现,用小碗买豆浆的是一名年仅十一岁左右的小子。我对那小子说:“你这钱花得冤不冤?”
没想到那小子眉头一皱:“关你屁事!我自己的钱,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我高兴!”
我忽地对店主大叫:“别让这小子寻开心,别卖他!”
“有货不卖?你是不想让我开这店了?小兄弟呀,难道死了张屠夫就没人吃猪肉?”“小哥,你是第一次来我们这小镇的吧:你就少说两句吧,那三小公子只要听到有人不服,他就要再加买一碗的!”坐在我边上的一位老伯小声对我说。
“不!从今天开始,有人不服,我要再加买3碗!”真没想到三小公子的耳朵竟会这么灵。
我环顾左右,只看到满满一屋子人都在自顾喝豆浆,只听得店主像念经一样地数着:“……28碗,29碗,……”
流了一地的豆浆,像脓水一样向我就坐的地方流过来,令我感到阵阵恶心。“别跟孩子比见识!”我跑出了那店。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
(选自浙江作家黄克庭小小说集《白开水》)
(1)你怎么理解店主所说的公平买卖,童叟无欺。(6分)
(2)最后一句“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如何理解这一现象。(6分)
(3)本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化随笔,完成(1)-(3)题。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多远
在《百家讲坛》录完《〈论语〉心得》的那一天,制片人问我下一个选题讲什么,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庄子》。”
庄子这个名字藏在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蹁跹如蝶,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心一线亮光,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用了很长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得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读大三那年,中文系浩浩荡荡去游泰山。对中国文人而言,秦皇汉武曾经封天禅地的五岳之尊就是一个成人仪式的圣殿,可以凌绝顶、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从凌晨三点就意气蓬勃,赶着去看泰山日出。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荡开我们青涩年纪上正在长成的襟怀,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砺志之路,真真切切体会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况味。一路晨光熹微,从墨黑的天色里透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姹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一刻,我们刚好迎着山巅长风,感受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
第二天一个人偷跑出去,自清晨开始从后山小路独自攀援。一路上除了泰山挑夫,罕见游人。然而那是怎样一番山川奢华的气象啊——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夏时节的泰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我心中反响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第一次开悟: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游。如果以《三五历纪》中盘古的寓言忖度,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当为“神于天,圣于地”,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那么,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那一年,我十九岁,庄子成为我心中隐形的翅膀。
流光一闪二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命的成长一如庄子的另一句话:“外化内不化。”对外在世界越来越多宽容感恩,融合于规则,而内心的执守日益打磨得坚毅无悔,不再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梦想刻画成真。
所以,当《百家讲坛》选择了我的时候,我愿意把心中这双翅膀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在电视的讲坛上,论的不是南华真经,读的不是哲学典籍,能用来“讲”的只是一己心得,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列御寇御风而行,犹有待也。我们的一己人生,要酝酿多少智慧和勇敢,才可以终至于“彼且恶乎待哉”的骄傲境界? 穿越千古尘埃,用庄子的名义问自己一个问题: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
(节选自于丹《〈庄子〉心得自序》)
(1)“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分)
(2)本文第五、六段为什么要写自己从前后两条路登泰山的经历? (6分)
(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31分)
1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央浼miǎn 怏怏yāng 朔风shuò 得鱼忘筌quán
B. 傩送nuó 陨首yǔn 喧阗tián 数见不鲜shù
C. 蹩脚bié 熟稔rěn 瓯越ōu 强近之亲qiǎng
D. 精髓suí 捧袂mèi ??sū 叨陪鲤对tāo
14. 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仓廒 迤逦 涎皮 皇天后土 B. 岑寂 尺牍 讥诮 轻鸢剪略
C. 干躁 坍缩 付梓 ?戟遥临 D. 赉发 糍粑 疏朗 高朋满坐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3分)
A.有人认为,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一种误解。
B.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面对教材的多样化,有的专家提出了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的理念,可谓切中肯綮。
C.可以说学术界存在大量不端行为,抄袭、剽窃、造假已经蔚然成风——从本科到博士后、从助教到教授——这与无原则宽容的周遭环境是分不开的。
D.领悟茶道是需要有“品茶心”,即“和、静、清、寂”的,那不是急功近利的追寻,也不是附庸风雅的模仿。
1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五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确实很熟悉的了。
B. 网络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C. 2010年8月23日,香港一旅行团21人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枪手挟持,警方与枪手谈判失败后强攻,并爆发枪战,导致8名游客死亡惨剧。
D. 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式的所谓“野蛮的犬吠”,而是文明的人话,并且是谈话而不是演讲。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B.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其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以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成为后人传颂的名句。
C.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等。
D.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8.选出填入横线处上下应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3分)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 ,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①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②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④情感还没有凝炼
⑤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A. 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 ⑤④③②① D. ⑤④③①②
19.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童子何知?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则告诉不许 ⑨安在其不辱也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⑨/③/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20.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6分)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 , : , 。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捺,难以自立。
21.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或熟语,然后加以解释。(4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含有“明”字的成语或熟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写作(60分)
22.在个人经历、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经历或看到追随某种潮流或紧随某种风气的事情,请以“跟风”为题,写一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答题纸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7.(10分)
(1)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8.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10. 补写名篇名句。(7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容膝之易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倦飞而知还。
③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_ ________ 。
④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 _ ;雁阵惊寒,_________ 。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乙 选考题
(11、12题任选一题作答)
三、四 阅读(16分)
11或12
(1)(6分)


(2)(6分)


(3)(4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
20.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6分)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 , : , 。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捺,难以自立。
21.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或熟语,然后加以解释。(4分)
(1) (2分)
(2)_ (2分)


六、写作(60分)
22.写在作文纸上。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B 2. C 3.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题每题3分。
4. B. 5. C 6. C.“举荐他任长史”有误。
7.(10分)
(1)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被敌人打败。(5分)
(2)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一番。(5分)
【参考译文】
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人。叔父宗炳,性格孤傲清高不愿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你如果不能获得荣华富贵,就败坏我们家族了。”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才刚过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没能进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向来有高尚的节操,他的儿子侄儿们都喜欢读书,独有宗悫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得不到家乡人的称赞。
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随同义恭镇守广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作为安西参军萧景宪的副将,随同胶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被敌人打败。又派宗悫前往,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无声息的前进,一下子就攻破了敌军,占领区粟城,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前来抵抗,把铠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装起来,象群进入阵地前后没有边际,宋军不能抵挡。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慑镇服一切兽类。”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异宝及其他各种物品,多得数不清。宗悫自己一点也没有要,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有,文帝十分赞赏他。
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以宗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兼领中兵。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左卫将军,进封洮阳侯。孝建年间,不断升官为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早先,同乡人庚业,家境十分富足,用度奢侈,用一大桌子的菜肴招待宾客,而宗悫到来就摆上酸咸菜和小米饭,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习惯于吃粗糙的饮食。”宗悫吃饱后就离去。这时庾业为宗悫的长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悫对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迈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到出兵时,隶属于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部下。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大明五年(461),随从皇上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脚被折伤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宗悫有好牛,符合进贡皇上的条件,官府去买,他却不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462),恢复原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465),任命宗悫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这年宗悫死。朝廷追赠为征西将军,加谥号为肃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9、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或者答案见下面【试题解析】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 ①倚南窗以寄傲 ②云无心以出岫 ③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④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⑤内无五尺应门之僮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1.(1)(6分)唯利是图,见钱眼开 (2分);只要自己能捞到钱,不管浪费不浪费,合不合情理(4分)
(2)(6分)这是作者搞清事情原委后的一种感觉体验,(2分)血色豆浆象征着两种价值观念激烈碰撞(2分),是一种畸形社会给人带来的心灵极度扭曲惨象,给人带来的是恐怖与恶心感受(2分)。
(3)(4分)这一怪诞现象,艺术地再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两种价值观念、名利观念的碰撞(2分),反映了一些人见利忘义、图名忘义的丑恶现象(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12、
(1)(6分)①照应题目,呼应开头,使结构更严谨(2分);②凸现思想内容,揭示主旨(2分);③使笔断意连,形散神聚,体现散文(随笔)的文体风格(2分)。
(2)(6分)因为想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儒道的人生感悟(2分):践行儒家的“入世”之道,担当天下重任,成就人生辉煌(2分); 坚守道家的“出世”之道,保持思想独立,超越自我,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2分)。
(3)(4分)我愿将自己阅读《庄子》的心得通过讲坛传达给每一位观众(2分),让观众和我一道沐浴庄子思想的光辉,使各自的人生达到“自在逍遥”的天地境界(2分)/或我愿意谈自己读《庄子》的心得 (2分)。希望观众能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有悟(2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31分)
13-19题,每题3分
13.C 14.A 15.C 16. D 17. B 18 B 19. C
20.(6分)(一)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从朋友得到帮助,从对手得到砥砺。(二)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6分)本题的仿写点有三:一是把握横线前供仿句的句式特点,“一笔写……一笔写……”的句式;二是要符合“内容的吻合性”原则。“一笔写……一笔写……”所填词语是相辅相成的,后面是对前文的解说,内容上还要突出“‘人’字最难写”的观点。三是在内容符合的前提下使语句表达准确连贯。
21.(4分)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六、写作(60分)评分标准同2010年全国1卷作文评分标准
22.(60分)


5 Y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7959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