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中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 史命题、校对:庞晓宏 审核:张聿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注: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己完全失去人民支持A.B.C.D.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的理解,其中恰当的是A.患 B.C. D.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下面是灾区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时用到的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①官兵用塑料桶挑水抗旱飞机进行人工增雨 村民用抽水机抽水用汽车将水运到田间A.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阿根廷1856~19326 400 000加拿大1821~19325 200 000巴西1821~19324 400 000澳大利亚1861~19322 900 000英属西印度群岛1836~19321 600 000南非1881~1932900 000新西兰1851~1932600 000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②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表述最正确的一组是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B.初步发展、黄金时期、较快发展、陷入困境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较快发展、下滑D.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12、美国学者彭慕兰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实际意义。”对比所学的知识,本书意在A.批判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的“西欧中心论”模式B.解释西欧能够率先走出中世纪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内生优势C.强调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充分扩展使西欧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D.说明是1800年左右,而非1500年左右是欧洲和东亚社会在走向现代经济历程中的大分流13、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D.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14、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15、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B.“现代绘画之父” C.“人文主义之父” D.“扑向太阳的画家”对下列漫画所反应的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在京举人掀起了公车上书运动 D.促进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19、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艘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20、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21、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22、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 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一战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25、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26、读下图,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27、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28、希特勒说:“从德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希特勒说这句话时A.当时是1935年 B.德国尚未建立法西斯专政C.英法等西方国家积极援助西班牙 D.德国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906569.html
相关阅读: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二第2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