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中学201-201学年度第二次月考.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⑤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③种群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④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下图表示某种兔子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下面叙述属于描述“群落的丰富度”的是(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D.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中.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a?0.8m B.0.8a?400m C.a?320m D.320am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演替 D.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11.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2.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集中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4~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16~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14.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1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调查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16.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图中②+③+④+兔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应与①相等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18.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为W1和W2,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A.W1<5W2 B.W1>10W2C.W1=5W2 D.5W2<W1<10W2.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鸟以昆虫为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可表示为20.图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C.因食物链延长,该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 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能加快⑤过程22.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25. 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2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序号实验处理甲乙方案一无菌条件自然条件方案二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自然条件方案三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27.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30.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31.(每空1分,共8分)I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II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er/957867.html
相关阅读:湖北省武汉二中2018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