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课改后高中生综合实践需处理四大关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中课改后,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习新课程,而且在课余时间还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教育部门专门提出意见要求处理好四大关系。

首先是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亲身实践和自主学习,但教师并不能因此放弃对学生的指导,也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的内在要求和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其次是是恰当处理活动目标、主题的预设与生成矛盾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应重视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重要地位。

还有要妥善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关系。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延伸、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最后是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要避免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或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体验和收获,强调多学科知识及其应用的整合性和均衡性。综合实践活动还要防止精英主义倾向,课程是面向全体的,不能为了培养、突出某些“优等生”、“尖子生”而把大多数学生置于陪衬地位,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真实的体验和实践。学校也不应过分关注课程的宣传效应和外在的社会效益,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益就是学生所形成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综合办事能力以及健全发展的个性。(作者:马涛 记者张一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kao/109197.html

相关阅读:2019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介词的用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