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学习方式有别于过去的灌输式,其特别是老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广泛地向学科教学渗透。?
近几年,高考内容改革向着注重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方向发展,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强调利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高考命题已从考查知识为主转变为考查能力为主,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试题最早在2001年上海的中出现,2002年,体现在全国高考中的研究性学习试题难度明显增加:涉及的学科多了,命题的形式也更活了。例如“为验证镁是植物生存的必须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面是实验的基本思路(略),请分别指出三个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这样的题,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很难下手,失分在所难免。又如2003年全国“理综”中的好几道题,或建立“生命运动过程模型”,或建立“化学过程模型”,或建立“物理理想模型或过程模型”,都可以迎刃而解,有的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没有掌握建模方法的学生就会感到很难,而且错误率很高。高考全国卷的这一变化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对全国基础教育的要求。即使从应试角度来说,不重视研究性学习,高考就要吃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kao/118940.html
相关阅读:2019高考复习注意9个坑,否则考不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