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攻略:突破情节类阅读题的秘籍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小说阅读的题型设置求新求变,问法多样。经常会出现看到试题,考生瞬间蒙圈,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在情节类的试题中最为突出。着眼于“情节”设置的题型,问法上可能云山雾罩,需要我们以一双火眼金睛洞穿迷雾,对问题的核心靶向定位,以保证审题不偏不倚;并要以一颗七窍之心多重考虑,对答题的要素条分缕析,以保证作答全面周到。

  我们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探讨一下这类题型的命题思路、思考路径以及作答方法。

  【典例1】

  2019年全国卷Ⅰ第5题,小说(《天嚣》)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命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现在这种类型的考题,大多已经回避了梳理概括情节这样的问题,而把情节安排放置到一个更宏观的角度设题,让考生多元化地思考作答。它是老题型中的“伪装者”,是考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思考路径

  1.定睛抓核心

  既然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那么就定位于寻找小说中所有关于“渴”的描写。第二段“渴!难忍难挨的渴”;第三段描写肆虐的狂风,描写漫天的粉尘,着意凸显人在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渴”的感觉。

  2.追问找思路

  关于小说的人物是谁,为何陷入这样的困境,文章从开篇至第七段,并未有片言只语的交代。这样的情节安排,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将笔墨全力集中于小说人物“渴”的感受,使情节更简洁。

  3.深思挖主旨

  从文章第十四段大家认为敲门者“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第十五段“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第十九段“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以及第二十三段救人后“瘫成一堆稀泥”等情节,不难看出:小说中人物的生命,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已经非常脆弱,但在救人时却迸发了惊人的力量。至此,在受困受渴的情况下,不畏艰险、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呼之欲出。可见,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为突出。

  作答方法

  答题时目的明确,靶向定位:围绕核心理情节,追问深思找联系。多元考虑挖主旨,各项要素都找齐。

  【典例2】

  2018年全国卷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战争》)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命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情节线索的作用,这种类型的考题,更关注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它是小说阅读中最经典的老题型。而常练手的老题型往往会造成考生的思维定式和考虑盲点,这也正是命题者容易在此处设题的原因。可以说这类题是考生“相爱相杀”的老朋友。

  思考路径

  1.线索顺承看位置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接错电话线的情况下互通“电话”,时长逐次增加,内容渐相深入;一年的电话联系让两人无所不谈,互相依赖,萌生爱意。小说在第二至十段,第十二至十四段一详一略地将两人在电话中沟通的原因和过程做了合理的记叙。文章用大段篇幅描写在正常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充分表现了战争中孤独痛苦的人渴望交流,渴望互相慰藉的心愿。对“电话”内容的大量描写,在文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效果。

  2.情节突转定基调

  小说第十七至十八段,情节急转直下,电话再也接不通了,一个坚强地挺过痛苦,对未来生活有着美好期待的生命,还是不能逃过战争的无情,最终殒命。这些段落中出现的“电话”与前文出现的“电话”构成了文章感情基调的巨大反差:一处是小说感情由暗淡压抑渐至温暖光明的索引——爱情冲淡了灰暗压抑的战争氛围,让男女主人公走出阴霾的生活;一处是小说感情由温暖光明渐至暗淡压抑的索引——人性中一切对于美好的渴望最终抵不过战争的残酷。通篇来看,文章绝大部分章节落墨于喜,极少部分留笔于悲,电话交流的温暖与人命陨落的悲惨两相对照;“电话”在情节安排上出现的位置不同,情感基调不同,都给我们把握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旨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作答方法

  答题时紧扣线索,靶向定位:线索梳理很必要,顺承突转两相照。回归文本定位置,人物主题考量到。

  【典例3】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1题第(4)小题,小说(《马兰花》)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命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情节波澜的作用。这种类型的考题,关注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大多数小说情节的推进不会是直线一条,总会在情节的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延宕、跳停。这样的情节推进,摇曳生姿。分析其作用是常见的命题类型,它是小说阅读中比较难答的题型。

  思考路径

  1.情节摇曳寻参照

  小说中作者一写马兰花得知麻婶出事,担心她的身体,不提借钱一事,又因麻婶去世后其女没有还钱,遭丈夫指责后委屈与隐忍的眼泪。这个情节是在三孬提醒,丈夫催促,并且在医院中多方暗示无果,直至“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等其他情节的摇曳衬托下出现的。对其他情节的描写表现了他人的现实,反衬出马兰花的善良和隐忍。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2.情节推进显主题

  作者二写马兰花在丈夫紧箍咒般的碎碎念,不断提钱的情况下据理力争,但依然改变不了他斤斤计较的行为时气愤与不满的眼泪。作者三写马兰花在收到麻婶女儿来信还钱、明白其知恩图报,也因而终于摆脱丈夫的唠叨埋怨后感动释然的眼泪。这两处情节围绕着“六百块钱还没还”这一主题事件,层层推进,使小说的主体情节波澜不断,摇曳生姿。三次描写马兰花流泪,其实就是为了丰富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作答方法

  答题时厘清情节,靶向定位:多处情节圈画出,定好主次找参照。情节推进波澜起,人物主题俱凸显。

  高考小说情节类试题的设题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思考作答:

  情节位于开头处,统摄全篇领下文,渲染气氛定基调,设置悬念留伏笔。

  情节位于中间处,承上启下连全篇,详略安排定主次,抑扬对比映衬明,丰富内容出情感,铺垫下文做线索,前后呼应文脉清。

  情节位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应上文,卒章显志亮主题,深化主旨寄托深。

  读者感受要考虑,吸引眼球设悬念,激发兴趣引阅读,情节留白促思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kao/1308161.html

相关阅读:2018高考地理备考笔记: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