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高考常见7大骗局 花钱买内部指标是骗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考进入志愿填报阶段,在考生家长被志愿填报的种种原因所困扰时,不少不法机构趁机而入。日前,教育部发布高考常见7大骗局,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虚假招生。

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

许多的高考招生骗局在近几年早已耳熟能详,假冒的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能操作“低分高录”,但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实际上,他们发放的只是伪造的假通知书,当家长发现上当后,不法分子早已卷款潜逃。

教育部提醒,不存在“内部指标”的说法,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艺术类招生交钱保证录?不可信

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 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 骗钱财的目的。

教育部提醒,在录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希望考生及家长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受骗。

故意混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教育部称,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近几年,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 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家长花钱拿到录取通知书入学后,才知上当受骗,其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 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对于这种骗局,考生和家长应多方验证,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 取信息比照验证,避免上当受骗。

准考证号泄露骗子钻空子,谎称其功劳骗财

每年招生期间,骗子都会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 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报功”,谎称是由于其找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 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教育部提醒,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到“录取待审”状态时,说明考生已被相应高校录取,正在办理录取手续,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交钱即可上军校,其中必有诈

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近年来,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连续破获多起假冒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诈骗案件。一些考生家长心存侥幸,希望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读国防生,结果造成钱财和入学机会双双落空。

教育部提醒,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分辨真伪。

“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须弄清

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还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教育部提醒,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志愿填报咨询辅导“包准包录”?别轻信

一些社会咨询机构或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或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 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令考生和家长遭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还可能被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教育部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注意的是,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省官方公布的为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kao/1322427.html

相关阅读: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中高频次的57个考点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