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勾践灭吴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
  2、吊有忧(慰问)
  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5、践辞曰(推辞)
  6、越四封之内(疆界)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
  8、旅进旅退(俱,共同)
  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
  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
  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3、既: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5、遂:自杀未遂(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遂灭吴(就)
  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
  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
  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
  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
  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
  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得力的帮手 今义:帮凶
  2、生丈夫,二壶酒
  古义:男孩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原野 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国人皆劝
  古义:劝勉,勉励 今义:劝说
  六、倒装句
  A 介宾短语后置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
  (2)乃号令于三军曰
  --乃于(向)三军号令曰
  (3)又有美于此者将献之
  --又有于(将)此美者献之
  B 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
  --有何后?(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可以前置)
  又何求焉?
  --求何焉?
  是故败吴于囿
  --是故于囿败吴

  勾践灭吴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勾践灭吴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kao/321399.html

相关阅读:物理的岔路口:新高考改革后,趋利选择引发物理“弃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