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师点评高考“二模”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难度比“一模”略提高

南京一中 赵若麟 特级教师,芮玉贵 学科带头人

  数学卷比较好地反映了江苏高考数学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试题分布层次合理,各种题型起点题的难度都比较低,难度比“一模”略有提高。

一、选择题强调了灵活性。有些选择题背景新、设问巧,需要考生灵活选用数形结合、代入验证、估值等方法解决,较好地考查了考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二、立几题突出了向量法的简捷性。立几题“一题两法”,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但通过解题过程的比较可以发现,向量的方法比较规范、简便。

三、导数内容的考查提高了综合性。导数题的设计新颖别致、自然流畅。它把三次函数求导与“三个二次”紧密结合,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问题,用导数法证明函数单调性,体现了高等数学处理初等函数的优越性;利用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是该点的导数值为零并且该点两侧的导数值异号,来求参变数的范围,对导数内容的考查要求明显提高。

中华中学 杨厥帅 高三把关教师

“二模”试题总体上难度适宜,试卷结构与分值设置合理,符合新考纲要求。

  函数与不等式、导数部分:4道小题2道大题,共43分;考查了对数运算、分段函数、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奇偶性、单调性、三次函数及其导函数(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图像问题等。解几部分:2道小题1道大题,共22分;考查了直线与圆、椭圆及双曲线方程,属中等题。立几部分:2道小题1道大题,共21分;考查了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线线角与点到面的距离,皆为常规中等题,其中题18三问都可以用综合推理法或向量法解决。数列部分:1小1大,共19分;全面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其中题22考查了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属中上难度。向量部分:1个小题5分;考查了向量的模,另向量作为工具,穿插在三角、立几和解几大题中。三角部分:1小1大共17分,属中等题。概率统计:2小题共8分,属基础题。排列组合:1小题5分。

化学 重视实验提高能力

南京一中 周鹏 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化学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

  “二模”试题较好地体现了2005年高考大纲的要求和变化,符合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命题趋势。例如今年大纲增加的“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及大纲强调的“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用数学方法处理化学问题”、“敏锐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出现了观察图表、分析实验数据等的考题,对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提出了要求。

  同时对前几次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又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再次抽测,检查学生的纠偏力度,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为下一阶段的复习起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学化学教研组长 冯建农

  “二模”与“一模”相比,在题型、题量上基本相同,保持了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难度较“一模”有明显提高。“一模”重点考查学生的“双基”,而“二模”不仅考查“双基”,更侧重知识应用和能力考查。“二模”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涉及的知识点多,都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不少题是原创题,并能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侧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体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试题有很好的思考性和灵活性,体现出新考纲的要求。

  “二模”考查的知识点来自于课本和考纲,部分试题并不难,如选择题中的第2、6、7、11、15题,二卷中的第19、25题,但考查的结果学生得分并不高。第7题没考虑HCO32-与碱反应生成CO32-;第11题不会用守恒的原理来解答,考虑问题片面导致错选;二卷中的第24题由于不能从题给的信息中寻找突破口而无法解决后继问题。第26题计算题是一道工业生产实际题,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进行相关计算,因不能正确处理数据而感到难以下手。

历史 基础与能力密切结合

南京一中 郭东辉 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史地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历史试卷表现出以下特点:基础与能力密切结合,融理解与记忆于一体,如选择题的1、2、8、9、11、13、14、15、16、18、19、22、24、25题。综合性强,六道大题目全是综合性的,既有中外联系也有古代到近代、近代与现代的大跨度的联系,体现了引导学生注意知识整合,第三,不少题目表现出开放性特点,给学生以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这些题目中的某些设问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第四,考得都是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有些题目还表现出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渗透的趣向如24题,高中化学,难度不大,但使试卷显得活泼。

中华中学 刘亚雄 高三把关教师

综观试卷可见以下特点:

1、从命题依据看,关注了2005年新考纲中明显变动的地方。如选择题第4题《大明律》、材料题第二题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等。

2、从命题目标看,体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兼顾的考试要求,注重考察知识的深度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如选择题第11题,第5题和第21题。

3、从命题角度看,注重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主体知识就是重点知识,一般表现为历史发展的转折性、关键性,起里程碑作用的历史现象;如问答题第30题反映的就是近代史中中国人民的探索的主干知识。

4、从命题形式看,手段多样,较好地运用图片、图表和文字创设新情景,在借鉴上海试卷灵动的优点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江苏试卷的重内涵的特点。如选择题第3、15、16题。

5、从命题的内容看,关注现实关注热点,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了历史教学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如问答题29题关于科技的问题,第31题的农民问题,第30题的抗战60周年等热点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kao/61589.html

相关阅读:2019全国1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