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心莫慌 从容应对是关键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考将至,谁在决定你的复习效果?考场如战场,为了在高考这场“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战役”中取得胜利,这当中需要付出精力,更需要脑力,有赖于我们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在此我们特邀具有多年备考经验的物理一线名师,分别对各学科考前半个月的冲刺备考进行具体指导,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抓好最后十几天,高效冲刺,赢取高分。

  一、抓考纲,重教材,科学备考

  (1)抓纲靠本  按《考试大纲》要求的考点,将各考点看一遍。自己要通过查课本,将其准确含义写在笔记本上,过几天再将这些考点回忆一遍,直到记住为止。对《考试大纲》考点中提到的物理概念最好能够背下来,至少也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而且不仅要知道知识的内涵,还要知道其外延,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灵活应用。 同时注意复习诸如物理学史等纯属记忆性的知识,有备无患。这样求解考查概念的选择题时,就不会感觉模棱两可。考点(知识点)是有限的,而习题是无限的,应当把有限的时间,先投入到有限的知识点中。?

  (2)构建网络  通读教材,梳理并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找到概念、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点间的一种网状联系。要在全面复习、重点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自己总结知识网络时,刚开始不要追求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主要知识点列出来。然后,再逐步地将能体现出某一种联系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当然,能总结多少就总结多少。这样知识点就联系起来了,就像用线穿起的珠子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知识就不会被遗忘而且便于从大脑中提取,还要不断地更新补充,使总结出的知识网络更全面。

  二、适当练习,区别对待,高效务实

  最后十几天,不必再做大量的试题,只需做到精练精反馈,能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所谓“拓展”是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道题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可以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的敏捷性,加深对物理过程的理解,提高自己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变”是一道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创新理念,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做过的题目,大致都可分为三类,考生要区别对待。

  第一类是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正确解答出来的题目,这类题要“做过且过”。这样的题目不论是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方面,对自己来说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了,做一下起到复习、巩固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这类题目不必花太多精力。

  第二类是读了几遍题但总不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反映出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的题目,这类题要“得过且过”。这类题目可能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凭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搞懂这样的问题,应该果断地放弃,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局。

  第三类是虽然可以进行正确的解答但总觉得心中无底,或好像自己能够做出来,但一时又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的题目,这类题要“坚决不放过”。这样的题目对自己来说,既反映了自己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又是可望且可即的目标。因此是自己最后阶段复习的主攻内容,要力求将它们彻底搞懂。搞懂一道这样的题目之后,还要回味一下,通过这道题,自己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这样在你的能力水准可达到的水平上进行思考和总结,通常将收到“会一题而懂一片”的效果。

  三、有效的解题策略训练,争取高分

  要学好物理,离不开解题。在高考冲刺复习中,更要重视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训练,使知识和能力实现新的飞跃。目前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类综合题的系统复习:

  (1)强调物理过程的题,要分清物理过程,弄清各阶段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选择物理规律、选用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2)对于模型问题,如平衡问题、追击问题、碰撞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等,只要将物理过程与原始模型合理联系起来,就容易解决。

  (3)技巧性较高的题目,如临界问题、模糊问题、数理结合问题等,则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关键点”的突破、过程之间“衔接点”的确定、重要词语的理解、物理情境的创设,逐步掌握较高的解题技巧。

  解题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特别要注意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因为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地说,要做到两条:一是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稍长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二是要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此外,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

  解物理计算题时,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阅卷的老师赏识评分。因此,在平时的计算题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规范化解题,按照自己的思维程序进行表达。规范解题主要包括:(1)必要的文字说明:文字说明能够反映解题思路,展示思维过程。写文字说明时,要根据题意,弄清哪些文字必要需要写,哪些不必要写,做到祥略得当,言简意赅。(2)写物理公式:包括原始公式、应用式,它是把题中的已知物理量或数字代入原始公式而得到的方程式,这种方程式体现对题意的理解,和对规律的应用。重要的演算式,结论式。(3)代入数据写出重要的演算过程,并得出最后的答案:在列好相关物理公式的基础上,就要寻找物理情景中出现的数据,并代入公式,并简要地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得出最后的解答,写上单位,并作好适当的说明。纯字母的题目,一定要检查最后答案中出现的字母是不是题中已知的字母。另外,书写要整洁,字体以行楷为宜,大小恰当,行列分明,切忌连写,应写成诗句的形式。

  四、备战实验,储备素材,突破难点

  实验题是创新、探究等鲜活内容体现的热点之处,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高考必测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薄弱的一项。面对高考实验的备考,要积极储备实验的一些重要素材,达到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几步可助你较好地备战实验题。

  第一步:常规仪器要会用。高考实验不仅考查创新能力,也考查考生对常规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因此,备考中应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多用电表等常规仪器掌握好,且将可能考查的内容及易出现的错误类型罗列出来。

  第二步:实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要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在实验考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考查仅限于我们常见的几种情况:处理纸带用的逐差法,研究问题用的列表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等实验常用的图像法等。

  第三步: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创新。考生应以几种常规实验内容为核心去应对创新。如纸带的加速度求解,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伏安法中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取,怎样确定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式接法等。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题中具体要求合理改进即可。

  五、重拾错题,查漏补缺,效率更高

  我们知道,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的复习,讲究的是“面面俱到”,而第二轮是在第一轮基础上来的,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在距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里,高考复习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考生现在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梳理前期复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查找学习上的薄弱点并重点突破,将复习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特别要抓住自己复习和训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这是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的最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考生要认真分析原因:是自己的复习不到位,还是考试不够专心?是题目太难,还是考场上心理紧张?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明确正确答案,并反复记忆、练习,保证做过的题目在考试中再次出现时不再丢分。从这个角度上讲,错题是财富,须知“减少失误就是胜利”,通过“错题重做,永不再错”,力求做到融会贯通,复习更高效。

  六、计划行事,问题天天清算,有序生活

  考前十几天,制订天计划,按计划行事,每天的任务要具体,还要留有一定余地。每过一天,就多学了一天,“能量”也大了一些,这不仅能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也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离高考越近,日子过得越带劲儿。最后十几天,有同学因为压力太大,焦虑不安地消磨时间,也有同学有效学习,还在各种积极心理暗示的基础上,把握各科的核心知识点,不仅赶上了“大部队”,还把这种良好的状态带进了考场,考出高分。

  七、适当放松,调整心理状态,适度紧张

  考前十几天,学会适当放松,轻装上阵。有很多考生越到后面压力越大,开始进行争分夺秒的学习。珍惜时间固然是好事,可是没有了休息与活动的时间也是不可取的,有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不离开座位,拼命地学,一天下来,大脑超负荷运转,不但提高不了成绩,自己还会特别疲倦,还有的同学由于家长的压力,每日每夜地苦战,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学习讲究的是劳逸结合,特别是到了这个时候,更应当如此。每天的体育课必须到户外活动,下课的时候多到校园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这样大脑就会得到休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此外,也应当放下压力,只要自己努力了,不必太在乎结果,一定会无怨无悔的。

  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无论你将来遇到什么样的顺境或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全身心地投入考试,只要做到这点,就一定会有回报的,并且最终一定能够收获人生最美好的果实。

  来源:调研的博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kao/807753.html

相关阅读:明年上海高考推新政 一年复读期间要补2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