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考前模考历史试题 -1-20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图1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a.? b. c. d.2.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下列选项中最适当这一制度评说的是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3.故宫养心殿有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反映了统治者强烈的集权意识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精神 说明统治者具有民权意识a.? b. c. d.4.图2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5.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上海吴淞铁路通车运营。8月3日,因火车压死了人,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赎回该铁路后拆除。根据这段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由英商在华投资兴建铁路可知,当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b.由吴淞铁路兴建的时间可知,当时该机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瓦特的发明c.由在华投资铁路的是外商可知,当时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d.由火车压死人而被拆除可知,当时政府排斥铁路的主因是火车技术有重大缺陷6.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品种 1913年 1916年 1920年 1925年 1928年 1931年 1936年原料 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半制成品 38.7 43.2 37.5 38.9 34.8 32.5 23.2制成品 12.2 11.0 14.6 13.8 13.3 13.6 16.3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平缓 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a.? b. c. d.7.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c.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8.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9.《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10.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b.西安事变前c.八一三事变后d.重庆谈判后11. 图3是创作于近代中国的四幅新闻漫画,按图中反映的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b.c.d.12.“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 ”处应该是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13.图4和图5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图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图5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14.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1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A.宗教信仰塑造文化 B.牛可以体现勤劳精神C.以农业为经济基础 D.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17.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a.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 b.参与制定了联邦宪法c.严词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 d.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A.《诗经》 B.《离骚》 C.《三国演义》 D.《山海经》22.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现象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b.金融市场被扰乱c.失业人口增多d.民主制度遭破坏(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24.在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25. 如果我们要了解图8这一美术作品,应该查阅下列哪部著作?a.《世界漫画大师笔下的造型》b.《华丽的回归:文艺复兴的辉煌与荣耀》c.《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d.《反传统的艺术革命:现代主义美术》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18分)中西思想家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材料一中所论述的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5分)(2)材料二中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7分)(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天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6分)27.(16分)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帝国的分裂与保存》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021044.html
相关阅读: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