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1高三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蒙学即发蒙开窍之教育教学,蒙学典籍是用于蒙学的经典教材。开办蒙学、编撰蒙学教材历史悠久。周谷城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作的“序”中写道:《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秦代李斯的《仓颉篇》和西汉史游的《急就章》都是为了初学启蒙之用的,可谓最早的蒙学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平民百姓也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可能。当然,贵族或求仕途者与一般平民在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有区别,贵族和求仕途的人所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的农工商小民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士大夫阶层诘诎聱牙的法定教科书并不适合他们诵读。为满足平民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雅士为他们编写适合诵读需求的教材。于是,就出现了《兔园册》《杂字》《百家姓》之类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所诵的村书。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虽然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并不流行,在日常生活领域,远不如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的佛学和道家的影响大。考虑到维护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至宋明理学阶段,儒学已不再拘泥于正义、义疏之繁琐章句,而注重于义理层面的普及——兴办书院,举行讲会;编写《温公家训》《家礼》等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三字经》《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向普通民众宣讲和灌输儒学的基本义理。这些为普通民众甚至少儿所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取韵文体,便于口诵记忆,很快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以儒学义理普及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社会制度的支持,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社学要略》记载:“掌印官晓喻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以后回家。……乡间社学,以广教化。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清朝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甚至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义塾”。至于所学内容,大致是“初八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广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此外还讲授“近世教民俗语,及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诸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由此可见,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让他们在粗通文字的同时,也接受“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 (选自王习胜《蒙学典籍的道德背反性省察》,有改动)1.下列对“蒙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蒙学历史悠久,按周谷城的说法,至少秦时就已出现。B.蒙学即发蒙开窍之学,负有“化民成俗”的道德使命。 C.蒙学的对象是农工商小民,他们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D.蒙学与社学关系密切,适龄儿童可在社学中接受蒙学。2.下列关于蒙学读物在历史上流传不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与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诘诎聱牙不同,文人雅士为满足平民读书要求编写的教材适合诵读。B.以普及儒学义理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有着社会制度的支持,得以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渠道。 C.宋明理学阶段,为普通民众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用韵文体,这加速了蒙学读物在民间的流行。 D.为了维护儒学核心价值观,儒家借鉴佛、道做法,以童蒙读物的方式宣传儒学的基本义理。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增广贤文》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学教材。B.汉代儒学尽管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缺乏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C.清朝重视蒙学教育,适龄儿童通过社学、“义塾”广见闻、便日用、习伦理、懂道义。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灌输儒家基本义理,始终是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琚,怀州河内人。少孤,敏悟有才略,明天文象纬。时年甫冠,见驸马都尉王同皎,同皎器之。会谋刺武三思,琚义其为,即与周?、张仲之等共计。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睿宗立,琚自言本末,主人厚赍使还长安。玄宗为太子,间游猎韦、杜间,怠休树下,琚以儒服见,且请过家,太子许之。至所庐,乃萧然窭陋。坐久,杀牛进酒殊丰厚,太子骇异。自是每到韦、杜,辄止其庐。琚补诸暨县主簿,过谢东宫。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琚怒曰:“在外惟闻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太子遽召见,琚曰:“韦氏躬行弑逆,天下动摇,人思李氏,故殿下取之易也。今天下已定,太平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太子命坐,且泣曰:“计将安便?”琚曰:“昔汉盖主供养昭帝,其后与上官桀谋杀霍光,不及天子,而帝犹以大义去之。今太子功定天下,公主乃敢妄图,大臣树党,有废立意。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太子曰:“先生何以自隐而日与寡人游?”琚曰:“臣善丹沙,且工谐隐,愿比优人。”太子喜,恨相知晚。翌日授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日以诸王及姜皎等入侍,独琚常豫秘谋。不逾月,迁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太子受内禅,擢中书侍郎。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遇休日,使者至第召之,而皇后亦使尚宫劳琚母,赐赉接足。琚自以立勋,至天宝时为旧臣,性豪侈,受馈遗至数百万,侍儿数十,宝帐备具,阖门三百口。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每徙官,车马数里不绝,从宾客女伎驰弋。右相李林甫恨琚恃功使气,欲除之,使人劾发琚宿赃,削封阶,贬江华员外司马。又使罗希?深按其罪,琚惧,仰药,未及死,希?缢之。时人哀其无罪。始,琚为中书侍郎,母居洛阳,来京师,让琚曰:“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攻城野战劳,以诌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复扫除也。”琚卒不免。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四)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琚义其为 义:以……为义 B. 侍卫何止曰 何:呵斥C. 太子喜,恨相知晚 恨:遗憾 D. 从宾客女伎驰弋 从:跟从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琚“敏悟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至廷中,徐行高视? ②独琚常豫秘谋 ③太子喜,恨相知晚 ④琚惧,仰药,未及死,希?缢之 ⑤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 ⑥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琚年轻时被权贵赏识,和周?、张仲之密谋刺杀武三思,事情泄露后假扮成佣人躲在一个富商家,后来富商给予他很多帮助。B.王琚回长安后,和当时还是太子的玄宗交往甚密,每次到韦、杜间游猎,都会住在他家。C. 后太平公主谋逆,王琚劝太子先事诛之,荐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与决议。玄宗继位后,提拔为中书侍郎,备受玄宗信任,时号“内宰相”。D.晚年的王琚自恃功高,生活极尽奢侈,他的母亲之前曾经对他有所劝诫,但他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被权相李林甫倾轧缢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②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8~9题。(11分)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8.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9.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2)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泰伯》)(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乙 选考题(三、四题任选一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等待生活 [美] 阿尔?马丁内斯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我要求和我交往的人必须雷厉风行,不然的话,我就不高兴。我从不错过时间,约会从不迟到,上帝帮助了每一个在超级市场排队算账时想要插到我面前的人。我这样谈自己的不耐心,也许你可以想象,当我碰上了交通阻塞时,是个什么样子了。这事发生在南佛罗里达州靠近我的家乡的山路上,一位年轻人在防栅旁拦住了我,告诉我可能要耽搁半个小时。“为什么要耽搁?”我问。“因为路被挖开了,”他回答说,“我们在装水管。”“见他的鬼吧,排水管。”我说,情绪马上低落了。他耸耸肩:“那你就绕过去吧。”我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我还不太清楚这个坑的情况,但是我相信我不会掉进坑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030374.html

相关阅读:2019高考语文试卷整理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