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时量:1 5 0分 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菲选择题)两部分。1至4 1题是必考题,42至48题为选考题。第I卷 选择题(共1 4 0分)本卷共3 5 小题,每小题4分j共1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多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是某学者总结出的关于中国古代传统乡村的认识范式。对这种范式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一宗族二元模式强化了中央集权 B.宗法制成为维护等级制的有力工具C.郡县制有利于儒家伦理道德贯彻渗透 D.乡绅自治有利于维护乡村社会秩序25.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光武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汉初“无为而治"政策影响 B.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宋代理学思想渗透的结果26.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采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了商人。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B.世俗文学成为反封建的主要载体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7.右图是根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的《清代书院分布图》,该图反映出 A.清代文化重心与经济中心基本一致B.南北文化发展呈现相对均衡的趋势C.西南地区成为全国教育和学术中心D.清代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越越严密28.太平天国后期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有通;空手转回家,仍旧做田工。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蛟龙非金龙,仍旧喊咸丰。"的歌谣。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A.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 B.《天朝田亩制度》从未真正实行过,C.太平天国政权从未得到民众真正认可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信仰理论的缺陷2 9.1 8世纪的欧洲,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王宫显贵、富商巨贾请人家中担任家庭教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B.启蒙运动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影响 D.法语自身的魅力30.据统计:在1 800年,世界上70 9/6的大城市位于亚洲,可是到了1 9 00年,仅有一座世界级大城市位于亚洲,其余则均位于欧洲与美洲Q导致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列强殖民扩张的结果 31.从全球化的视野看,在20世纪孤年代初期,已然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C.都采取了优先扶持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32.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1 949年北平和谈 B.1 9 5 4年日内瓦会议 C.1 9 5 5年万隆会议 D.1 9 7 1年联合国大会 33.1 9 6 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实行市场调节下的计划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D.新中国式的“凯恩斯主义”34.1 9 87年8月,台湾《自立晚报》民意调查显示,认为民众前往大陆探亲“早就应该开放了"的比例达到6 4 9/6,“现在正是适当的开放时机"亦达2 4.6%,这反映出A.停止长期武力对峙成为两岸人民的心声 B.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一,C.“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胞的普遍认同 D.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已成为大势所趋35.近现代画家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与其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画作是 A.《拾穗者》 B.《自由引导人民》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 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Q第42---4 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部分】40.(2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之内我们绝不该再析出什么民族,在今以后大家应当留神使用这“民族"二字。……以现代的政治观念看,现在中国只存在一个“中华民族,,人们常说的“五大民族"等’都不宜称作“民族’’,而且把中国的汉、满、蒙、藏、回等群体都称之为“民族",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分化和瓦解中国的策略和阴誉。” “五大民族’’这个名词却非敌人所造,而是中国人自己作茧自缚。自古以的中国人本只有文化的观念而没有种族的观念。……日本人假借了‘‘’民族自决,,的名义夺取了我们的东三省而硬造一个伪“满洲国"。,继此以往,他们还想造出伪“大元国,,和伪“回回国”。当第一次欧战以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喊出“民族自决"的口号,原要使弱小民族脱离帝国主义者的羁绊而得着她们的独立自由。哪知这个口号传到中国,反而成为引进帝国主义者的方便法门。满洲人十分之九都进了关了,现在住在东三省的几乎全为汉人,然而这个好听的口号竟给日本人盗窃了去作为侵略的粉饰乏辞了。……在我们中国的历史里,只有民族的伟大胸怀而没有种族的狭隘观念!我们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而且久已有了这个中华民族!我们要逐渐消除国内各种各族的界限,但我们仍尊重人民的信仰自由和各地原有的风俗习惯!我们从今以后要绝对郑重使用‘_民族’’二字,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摘自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1 9 3 9年2月《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材料二:“人们不要根据文化,语言,体质上的分歧而影响到我们政治上的统一,这二息I-,我相,信凡是中国人都应当注意的"……“文化、语言、体质上的分歧是不容易混一的,若是为了建设一个现代民主自家,文化、语言、体质上也没有混一的必要。只要“我们的国家真能做到‘五族共和夕,组成国家的分子都能享受平等,大家都能因为有一个统一的政治团体得到切身的利益,这个国家会受各分子的爱护。不但不易受任何空洞名词的分化’而且即使有国外强力的侵略,自然会一同起抗战的。若是空洞的名词就能分化的团体,这团体本身一定有不健全的地方。一个不健全的团体,现有敌人在分化时,消极的固然可以防止敌人分化的手段发生效力,而重要的还是积极的健全自己的组织"。——摘自费孝通《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1 9 39年5月《益世报?边疆周刊》第1 9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顾颉刚先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2分)(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费孝通在民族问题认识上与顾颉刚有何异同?(4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问题的认识。(3分)41.(1 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比较三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选 修 模 块45.(1 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文学(儒生们)对日:“今郡国有盐、铁、酒榷(qu宅,专卖),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质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qu宅,诚实)。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o"…0 111 o“县官猥发,阖门擅市亨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腾跃,则商贾侔利。自市,则吏容奸。"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盐铁论。本议第一》(1)材料中儒生们和桑弘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争论?为此儒生们提出了哪些反对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5分)46.(1 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1条 权利方面,妇女生是自由的,而且始终是与男人平等的……第2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保存女人和男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3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而国民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联合。——奥林普?德?古兹《女权宣言》(1 7 90年)材料二——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1)依据材料一概括《女权宣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权宣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9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6分)47.(1 5:9-)~20世纪的毅争与和平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1 9 9 1年1 0月在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平会议为标心---i-,阿以冲突进入了政治解决阶段。阿以双:都认识到战争和对抗无法解决阿以冲突,从而使双方对冲突的立场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化:阿拉伯国家进步表明愿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解决冲突,以色列也愿意“有条件”的谈判。虽然;以之间小的冲突至今不断9但酿成大规模A争的因素已明显减少,特别是作为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082181.html
相关阅读: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