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之后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在右上角的信息栏填写自己的考号,并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信息点。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2.《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3.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因素是 A.B..科举A.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实行总统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A.总统人选B.参议员席位分配C.大法官人选 D.众议员席位分配18. 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19.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两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20. 下列表格反应的本质问题是国 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48%52%法国(1851年)约360075%25%中国(1851年)约4320089%11%——《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 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 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21.《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B.C.D.最终改变了欧州的传统地位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注意事项:1.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得写在密封线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8.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材料二 (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专制王权是在市民——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而确立起来的,为了取得市民——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资产阶级的势力,打击或削弱封建地主贵族的措施。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2)试以英国为例,说说15、16世纪封建专制王权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资产阶级的作用?在英国国家的政治走向上产生了什么结果(5分)?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以上中西对比,分析什么样的政治状况有利于先进因素的成长(9分)?(4)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表现(6分)。39. (26分)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请回答:(1)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的转型时期,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转型的表现。(4分)(2)试从全球化、现代化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原因。(6分)(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思潮或流派?(2分)(4)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其实质是?请简要评价(6分)(5)若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方面论证“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激烈震荡”这一状况,引用哪些例证比较恰当?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化解矛盾,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行动?各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高三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12—17 B C D A C D 18—23 A D B D D A二、非选择题38、答案(26分)(1)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6分)(2)殖民掠夺;推行重商主义和组建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圈地运动;宗教改革。(3分,答对3点即可得分)结果:17世纪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2分)(3)经济上继续重农抑商,实行海禁政策;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上八股取士,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程朱理学仍占主流。(6分)结果: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思想文化被压制,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分)(分)1)表现:政治:分裂到统一,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发展);文化: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4分)(2)从全球化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2分)从现代化角度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现代物理学诞生(2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随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一种新的现代政治模式。(2分)(3)思潮:思想领域出现马克思主义,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主义(2分)(4)机制:实施社会福利制度(2分),实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2分) 评价:缓和社会矛盾,刺激消费;但降低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增加了财政负担。(2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5)例证:经济方面: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1分); 政治方面: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的一战和1939年爆发二战)。(1分)行动及影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维持了国际货币的稳定,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2分);建立关贸总协定,形成国际贸易体系,促进了国际经济发展(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103982.html

相关阅读: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