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侨中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12、《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A.广泛使用铁器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13、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15、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16、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辞,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 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gkstk17、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 —100%。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18、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19、“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gkstk20、下图所示的决议是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这一决议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1、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gkstk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22、《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6小题,共160分,请将答案写在相应答题区)38、(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材料三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6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7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清代妇女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分)(2)材料二中“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的政治要求(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分)gkstk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2-16 CADDC 17-21 DBBCC 22-23 CD二、材料题38、(1)新特点:经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阶级斗争(或革命史观)。全球视角: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3)因素:政府政策的引导;外来移民。(4)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启示:城市化进程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保障。(1)(2)()()分()分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119819.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新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教师命题比赛)历史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