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本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中寒假作业是不是一直困扰着你呢?不要担心,小编会为你解决烦恼,由小编为你整理而出,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1参考答案:

1.全球化视野追求卓越的意识宽松环境平和的心态

2.韩愈的文章追求波澜起伏的独特美。

3、①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②对待网络信息要理智。(或不要轻信网络谣言。)

4.新媒体 多平台 互联网体系 传播

5.胶囊旅馆是在日本加班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空间小、配备齐、费用低的旅馆。

6.利比 亚宣布全国解放 重建任务艰巨 或卡扎菲时代结束 利比亚重建任务艰巨

(利比亚1分 宣布全国解放或卡扎菲时代结束1分 重建任务艰巨2分)

7.(4分)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或: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他提出的三大主义,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4分)

8. 以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观点为支点,主张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借鉴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2答案示例:

1. (1)雨果 《巴黎圣母院》

(2)虽然是独眼龙、驼背、还坡脚的丑人,但是他内心却非常美和善良。他用自己所有,甚至是自己生命爱着爱斯梅拉达。并愿意为她做一切事情。

2.(1)①语意双关,有距离才有美,另一层意思是请保持好车距,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才是安全的,才是一件“美”事。

②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的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人的语态来写出,在行车中应保持一定的车距,让他人警醒,不要靠的太近。(内容类似,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2)①安全回家最近路。②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

3.示例一:不合理,捡到东西就该无偿归还。“有偿归还”是对传统美德的亵渎,弱化了道德观念;人与人之间不能只有金钱关系,做好事索取报酬,会使整个社会风气变坏。

示例二:合理。拾获者保存、归还失物时付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理应得到相应的物质补偿;“拾金有偿”归还将鼓励社会成员“拾金不昧”,对社会风气好转会产生重要影响。

4. [画外音]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画外音]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价值取向1分,观点体现主题2分,有一定感染力1分)

5.(1)未成年人相对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家长掌握“秘密”有助于及时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阻止错误的发生,这和恶意侵犯孩子的人格、尊严无关。

(2)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和父母坦诚交流,越有问题的孩子可能越会隐藏自己的想法,了解隐私是掌握孩子真实想法、阻止错误行为发生的最好办法。

(3)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业,甚至使他们误入歧途,以致影响一生。

每点2分(能紧扣正方观点进行批驳,且言之有理,给2分);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给1分。

6. 《药》:民众觉醒,华夏复兴,自由富强之梦成现实。

《项脊轩志》:旧阁依存,故人宛在,祖母殷殷之望终成真

7.示例一:我赞成北大将“孝敬”列入实名推荐生遴选要求。

(1)“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敢相信他这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呢?

所以,我认为北大将“孝顺”列入实名推荐生遴选要求,意义非凡。

示例二:

我觉得北大规定“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是荒唐可笑的!

孝顺父母,是应该提倡,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更为重要。尊敬父母天经地义,但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父母,一是反映了父母的自私,二是培养了孩子的奴性思维。

所以,我认为北大不应该将“孝顺”列入实名推荐生遴选要求。

8.(1)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邃密群科济世穷。难酬蹈海亦英雄。

(2)走进党史人物,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和丰功伟绩。他们是中华民族灵魂的金字塔,一个名字一尊丰碑,一组名字一段历历史,一串名字一条脊梁!让我们通过重温这些志士先贤的事迹,汲取精神力量,化作爱国行动,铸牢民族长城!

9. 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国家强制性责任保险。

3 参考答案:

1.(1)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

(2)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

(3)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

2.(1)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

(2)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

(3)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理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

3.(1)序要叙述作序的意图,大概是开始于子夏为《诗经》作序。

(2)(写文章的人)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惟恐人们不知道自己。

(3)而现在作序的人,不是追述议论过去的贤者,胡作优劣的论断,就是过分地称赞好事,过多的用一些宣扬的辞藻。

4.(1)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民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

(2)江公慨然禀告府县,自身承担拖欠的赋税,让前任的几个县令和因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都回了家。

(3)于是勒令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促有才能勇敢的丁壮巡察,不时刺探,抓取他们的首领并杀了他。

5.(1)韩文公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

(3)在拜谒达官贵人,结交知名人士时,就拿它来作为见面的礼物。

6.(1)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2)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

(3)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

(4)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

(5)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4 参考答案

一、

(1)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来救济贫民。

(2)汲黯身体多病,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

(3)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4)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5)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

(6)(卫青)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二、

(1)(你)可带着妻子儿女同行,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到达那里,躺在床上为我治理滑州,来隔断逆贼过河之路。

(2) 防边贼作乱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你不应出行。

(3)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我认为不彻底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

(4)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国家重臣的气节。三、

(1)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成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把财产都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守孝期间悲伤哀戚。

(2)王商不听,竟然上奏要求罢免杨肜,奏章最终搁置,没有任何消息,王凤更加因此怨恨王商,私下里搜求王商的短处。

(3)皇上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家庭隐私,过也是小过,不值得因此就中伤大臣,王凤坚持争辩,就把这事交给司隶处理。

四、

(1)皇帝下旨诘问,并且说“自今以后有像蒋瑶一样议论朝政的,不用再上奏”。

(2)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因为丧事去官。

(3)蒋瑶为这个进言,因此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豪家所藏匿的军人都出来,招募花费大减。

五、

(1)皇上辇车经过郎中官署,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你家住在哪里?”

(2)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呢。

(3)我为什么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作为大将呢?如果得到他们这样的人,我又何必担心匈奴祸害呢!

(4)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5)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没有人处对我说吗?

(6)所以士卒败逃,被秦擒获消灭。

(7)陛下把他交付给文吏,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

六、

(1)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

(2)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

5 【参考答案】

1.

(1)这首诗表达了热爱田园风光、热爱农家生活的恬淡、闲适之情。

(2)这首诗首联总写行路途中,风卷云开,雨过天晴;颔联和颈联写景由近而远,花下双燕教雏,树梢鸠鸣唤妇,远处烟江帆影可见,山舍机杼声隐隐传来;尾联以近景作结,水边几株翠柳,两三莺飞,最为可爱。全诗景物描写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富有情趣,层次分明。

2.

(1) 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极度思念远在边塞征戍之人的思妇。

(2) 思念故乡;“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词中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借代朝廷,体现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梦长安”句应是过渡句,承上启下。

(3) 温词结尾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肠断”句是直接抒情(情),“雁来稀,是间接抒情(景)),此外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雁门”代指丈夫,“雁”代指丈夫的书信);牛词主要是运用以景结情(间接抒情)的手法,此外还有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

3.

(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寂寥的心情。

(2)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

(3)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 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的神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4.

(1)左诗“记”当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陆诗“忆”当年在锦官城军旅之中的豪放生活。

(2)同:都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清幽、温馨;陆诗由眼前听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和夸张。

5.

(1)宁静闲适的暮春晚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2)①炼字,作者用“满”字写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

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横”字准确传神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和聪明活泼的性格;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以动衬静,牧童的短笛衬托出晚村的幽静;④比拟,“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⑤情景交融,诗中情与景高度统一,水乳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

6.

(1)比喻、夸张、对比。

“玉鉴琼田” 把月下湖水比作晶莹的玉,写出了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湖面的广阔。把一叶扁舟置于广阔的湖面中,对比中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2)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6【参考答案】

1.(1)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

(2)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

2.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

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

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巨境遇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3.(1) 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4.(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

5.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6.(1)“按锦瑟”与首句“江城歌吹风流”相照应。“月满西楼”中的“满”字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令人神清气爽,表现作者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喜悦之情。

(2)首句写良宵美景中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而结尾句则写相逢不久又要分别而内心惆怅的游客之思。

(1)“按锦瑟”与首句“江城歌吹风流”相照应。“月满西楼”中的“满”字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令人神清气爽,表现作者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喜悦之情。

(2)首句写良宵美景中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而结尾句则写相逢不久又要分别而内心惆怅的游客之思。

⑦ 1.在结构上总领全文;理由:①能够领略城市的真谛;②有极好的记忆力;③行动自由,不受约束;④对人类最有情意,最忠实。

2.用麻雀的媚俗、低级趣味和没有智慧和鸽子进行对比,衬托出鸽子充满灵性,不谄媚,不低俗;用风筝和鸽子对比,突出鸽子对人类忠诚和钟情。

3.语言奇丽、深沉、富有诗意;巧妙地运用比喻、反衬、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有诗一般的美感。全文使用第三人称叙述,直接客观地展现了鸽子、麻雀和风筝的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4.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鸽子比作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看到人们的弱点时就时时地提醒人们:

①鸽子指出人们视野狭小,思想和行动受到拘禁束缚;

②鸽子提醒人们缺少好奇心,不敢闯敢试,畏手畏脚;

③鸽子批评人们的精神生活低俗不高雅,无情趣;

④鸽子指出整个上海缺乏活力,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苦。(答出3点即可)

5.采用对比手法,以平常民居容易倒塌,缺少历史的厚重,来突出富贵宫殿的神秘感而且流传悠久,凝结着历史沧桑感。这一对比为后文描写沈阳故宫做了铺垫。引出了后文对帝王平常生活的描述。还与后文描写清宁宫周围后世的人间烟火,形成了首尾呼应。

6.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方面,它承接上文对皇太极的后宫建筑的描写;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转入对皇太极和皇后妃子爱情生活的描写。

7.因为大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宫殿缺乏人间烟火的气息;后宫是皇太极的家,后宫生活就像是平常百姓家的生活,皇帝也有爱情生活,有温情有伤痛有生老病死,这是帝王生活的真实一面。作者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照应了标题,凸显了主旨。

8.紫气是祥瑞、高贵的象征,更多地形容封建帝王权力和富贵,充满神秘感。可是帝王是人,不是神,他们有吃喝住行、喜怒哀乐等,这是他们真正的生活,所以烟火才是真正的紫气。

对故宫的游览,对历史的追寻,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对雨的喜爱,对人间烟火的感慨,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⑧【典型题例】答案

1.(1)《丽达与天鹅》最先打动我,《莎乐美》在书的结尾。(2)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阐述古代欧洲的神话传说之美外,其实也是为悼念亡夫而作。《丽达与天鹅》和《莎乐美》都是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3)《丽达与天鹅》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之美。《莎乐美》中的爱情有点凄凉,约翰死了,莎乐美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隐喻作者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

【解析】内容上的详略处理,反映的是作者的叙述重点与情感倾向,也与文章的主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目光要放远,从对整个文本的把握入手宏观认识。《丽达与天鹅》和《莎乐美》作品本身的内容特点、与“我”的关系、文章的主旨都是需要综合在一起考虑。

2.(1)现在许多人心很浮躁,只是喜欢那些外表光鲜而内容空洞的书籍,而忽视了艺术天空中的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之后,内容深邃美丽的艺术作品。

(2)王观泉先生的眼睛患有严重的眼疾,无法再欣赏美,但是他的心灵一直在追求着艺术的美。

【解析】对于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文意,不可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读出文字之外的深意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性。“这样的夜色”“永恒的风景”含意丰富,要结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综合分析人士,才能准确到位。这一点要通过平时的阅读训练得到强化。

3.(1)“多美的夜色啊”这句话来源于《莎乐美》,她概括了《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气质。(2)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他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夜色中的美,其实就是艺术的美。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之一。(3)作者写阅读《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感受,是因为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亡夫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本书上路,踏着美丽的夜色归去,他是带着美走的。(4)《莎乐美》的这句感慨,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以此为标题,表达了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概括作品主题。“多美的夜色啊”其实是赞美艺术的美,这是作品的主旨,另外,它与作者的悼念亡夫的情感有关,作为文章标题,概括性强。

4.(1)赞同读老书:有些新书尽管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但是内容空洞乏味,思想浅薄。而老书尽管纸质发霉,但是沉淀了思想,有血有肉,所以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能流传下来,内容像金子般发光,读这样的书如同聆听天籁之音。(2)赞同读新书:新书往往蕴含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的价值观;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前进。

【解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立足文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言之成理,但又要有自己的有见地的认识,不可含糊其词。

【巩固练习】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视觉和内心感受等角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环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气氛的沉重。

2.寒冷,饥饿,猎杀,无容身之所。

3.(1)表现出空中飞行的寒鸟之多;(2)突出“人”对寒鸟飞行行为的不理解;(3)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寒鸟与人生存法则的不同埋下伏笔。

4.(1)对在自然灾难面前坚忍意志的赞美;

(2)对在自然灾难面前族群集体精神的赞美;

(3)对弱小者(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状态)的关注(同情);

(4)对困境中弱小者(弱势群体)生存环境改善的美好期盼(祝愿);

5.反复写卡西似乎永不消失那一点金黄色;动态静写。将卡西置于荒莽遥远的山体间,表现人的渺小,远景描写。作用:表现了与卡西分别的不舍,对他的担心,也表现牧民(人类)的坚强不屈的伟大品格,同时也表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6.把它当作伙伴;一心担心它过河、招呼它过河;理解它的难处;担心它的将来;为它的分离充满悲伤。

7.一个青年牧民。他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充满自信,关心他人,豪爽而不失细心,做事认真负责。

8.文章通过记叙牧场转场“涉江”的情节,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刻画了面对自然困境时牧民坚强乐观、团结友爱的性格;反映了牧民崇敬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⑨【典型题例】答案

1. “他”小小的年龄就有很好的拉琴技术,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对他都充满信心;但“他”对拉琴缺乏感情,且没有人能改变他,为此人们感到失望惋惜。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关键词就是“另类”,也就是不同之处,和“众所周知”正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矛盾,根据具体内容便可答出。

2.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

【解析】这道题实际上考查对文本主旨的解读能力。作为这样的一个人,之所以演奏没有感情,是因为他只是来完成父母之命,而并非是自己喜欢。所以,他必须选择,就是放弃。

3. “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最后一次拉琴,是全文的重点,有很多具体的细节,目的在于表现人物,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对作品主旨不能不说是一种强化。

4.示例:(1)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2)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作品主旨的理解把握能力,对文本精神内涵的探究能力。思路是:先要说明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人物的经历,然后说明作者借这种经历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针对什么?是艺术还是生活?结合现实,可以探究出作者深刻的意图。【巩固练习】答案

1. “对我一生很重要”表达的是来自于外界的某种肯定(如赞美)对“我”很重要。是文章的中心。这句话对卖鱼的男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他的妻子老是骂他,说他一无是处,而他特别在意妻子的看法。他需要别人的赞美来引起妻子的注意,赢得妻子的尊敬。当“我”应他的要求说了赞美他的话后,他的妻子对他的态度比以前好了很多,他因此很感激我。

2.卖鱼的小贩是一个瘦小而又自卑的男人。①文章中用对比法对他进行了刻画。他开始给我剖鱼的速度慢到我无法忍受,当我用反语表达了我的不满之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剖鱼的速度有一种超乎想象的快,而且以后成了整个菜市场剖鱼速度最快的人。②作者还精心刻画了卖鱼小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使这个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意思是卖鱼的男人在我无恶意讽刺的“激励”下,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似乎找到了勇气和自信。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意思是说一个生活中的弱者或是遭受打击和挫折的人,特别需要来自别人的鼓励、帮助、支持。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卖鱼小贩的深切同情,也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4.提示:从“我”的角度:围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意思作答。从小贩的角度:一个生活中的弱者或是遭受打击和挫折的人,得到来自别人的鼓励、帮助和支持,就会重拾生活的信心。应结合生活实际加以阐发,否则酌情扣分。

5.①欲扬先抑,“我”先后的情感变化(“冷漠”——“兴奋”“感谢”)形成对比,突出爱心对“我”的感化效果。②“我”因为对这个城市“毫无好感”,才会对牛仔裤屡屡被人“关爱”感到惊异,这样写在情节展开上起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6.①老人容颜苍老、行动病态的外表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心灵对比; ②最初认为城市“冷漠”的看法与老人的“热心肠”的对比;③“我”与“老人”对牛仔裤的态度的对比。

7.①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标题用了比拟手法,具有形象感;③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8.依据主旨,扣住句意,言之有理。主要观点有:⑴人间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慧眼。⑵大胆走向世界,敞开心扉,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⑶能给人带来爱和幸福,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拥有爱和幸福的人。

十【典型题例】答案

1. 诗意的生活,或追求精神的生活,或追求理想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及主旨内涵的理解。小说的题目与主旨紧密相连,其象征意义要从内容入手,兼顾手法与情感内涵两方面。文中与“没有名字的东西”相关的文字有“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像个诗人”等。

2.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场景描写的内涵与作用,属于文学作品内容的安排。文本布局谋篇时要围绕中心主旨的需要,详写的地方肯定是为了突出强调某部分内容,因此仔细阅读“技术要求”部分文字,可发现是为了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从而表达“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如果再从文本整体来考虑,应该有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作铺垫的作用。

3. “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作品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叙述人称的作用,与文章的布局谋篇、情感内涵等相关。第一人称叙述本身就易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显得真实;再者从内容布局来看,又是小说的线索,借“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叙述故事,揭示主旨。

4.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

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象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

可喜: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探究,首先要立足于文本找到波普的人生转变,即从追求诗意到追求实际;然后再对这一转变进行评价、探究。进行可喜还是可悲这一分析。注意探究时既不要完全脱离文本,又不能仅仅限于文本,应该是在文本基础上做判断,然后再从辩证思考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巩固练习】答案

1.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我”莫名地被人强行拖去见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将死的“朋友”,并为已死的他守灵。

2.文章开篇写“我”在床上挖眼垢搔痒,表明在故事发生的时刻,“我”正处在无聊而平静的状态之中,为后文写彪形大汉突然闯入,“我”被拉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葬礼上做铺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给全文创设了荒诞的叙事基调。

3.①虽然“我”根本不认识这个所谓的朋友,但是迫于彪形大汉的压力,为避免受到伤害,“我”决定放弃反抗,跟着彪形大汉去看那个“快要死了的朋友”。②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西北风风势之大,暗示了“我”的身不由己。

4.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做标题更为合适。以“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便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小说荒诞情节的推进,放在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背景之下,使得小说的荒诞意味更为浓重。而以“我的朋友”为题,则适合写人物为主的作品,显然与的旨意不符。

5.(1)人物形象:①警察局长是独裁者的象征;②他不能容忍自己以及部下的权威遭受挑战,甚至是无意的“轻蔑的一瞥”也被看做是对其的蔑视,为此,他不惜滥用职权全城搜捕,制造冤假错案;③当真正的“犯罪人”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有眼无珠,违反规则,亲自帮助“犯罪人”离开,并且在他“到伊斯坦布尔工作,是我们城市的骄傲”的话语中又见其对贵人的阿谀。(2)感情态度:从荒诞的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中可见作者对警察局长的讽刺和憎恶。

6.(1)开端:克尔齐警长因被人轻蔑地打量而报案。(2)发展:警察局长命令警察们全城搜捕蓄着红胡子的人。(3)高潮:真正的“犯罪人”到警察局办理护照。(4)结尾:警察局长亲自帮助“犯罪人”离开并继续审讯无辜者。

7.(1)运用了插叙手法,补充了“犯罪人”对克尔齐警长致以“轻蔑的一瞥”的原因。(2)作用:①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②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③可避免文章的结构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8.示例(1)就是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情节。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却能够调整叙述节奏,让读者张弛有度、兴味盎然;(2)“闲笔”能够扩大叙述空间,让读者由此及彼、产生联想;(3)能强化作品的真实感和动感,揭示小说主旨。如本篇小说的画线部分,描写了巡警队站着值勤时警察们的行为,烘托渲染了警察们的无聊和不务正业,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参考答案:

课时1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典型题例】

1. “价值”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价值”概念虽然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它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2.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

【练习巩固】

1.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2.从历史角度看,班固继承司马迁的史学传统,《汉书》把史学的“品格”发展得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从文学角度讲,《汉书》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他重史学性而轻文学性。

3.是从《史记》文学和史学完美结合这个角度来谈的。说其空前,是因他继承了《左传》《国语》《国策》、晏子春秋》,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史学传统,说其绝后,是因从他以后,以班固为代表的史学家,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了。把历史性和文学性两者结合得完美的,是《史记》。

4.是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直接面对面、心物交融的灵魂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5.本质区别是:中派侧重在“神”,而西派侧重在“形”。宋元花鸟画是融合了中西两派的中国素描,其“写花鸟的体态、轮廓”“以线示体”等就是明证。

6.中国素描的祖师是晋朝的顾恺之;唐代吴道子被称为“吴带当风”,其线纹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北齐时的曹仲达号称“曹衣出水”,以西域作风人画,主要表现物体的轮廊,宋元的花鸟画则是这种风格的发展;唐代的王维接受印度的晕染法形成独具一格的水墨一派,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宋元以后,中国素描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

7.首先指出我们的时代智慧没有增加,接着具体地分别解答何为智慧,包括智慧的要素,智慧的范围及本质,其次传授智慧的方法。

8. 藩篱即是障碍,本句意思是:智慧的本质是解除约束自我的因素,根据文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智慧就是要遏制感觉的自我性,不断接近客观;②因为智慧的首位是比例感,所以应该将问题的所有重要因素都考虑进去并掂量每个因素应有的份量,而不能只受某一因素的局限。③智慧是明智地选择追求目标,以及从个人偏见中走出来。

9.多次提到知识,是因为:①论智慧的必要性所需。我们的时代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过去所有时代,在智慧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而知识如果不与智慧同在,对知识的追求就能变得有危害性。②论智慧的重要性所需。知识的每一次增长,都会扩大实现目的的能力,而如果目的不明智,就会扩大制造邪恶的能力。知识飞速增长的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

10.(6分)①特定时代精神引领与思想交锋的需要。②作为政治符号被误读、被神化。③被实用主义者解构、利用。(每点2分)

11.(6分)①鲁迅是一代文学大师、文化英雄;②鲁迅没有虚荣心,平凡、本色、朴实;③鲁迅身上也有缺点。(每点2分)

12.(6分)①必须远离功利;②应该本真地宣扬作家的人格魅力;③应以平等的心态和眼光看待名人。(每点2分)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典型题例】

1.从“官场小说”发展迅猛,影响也日渐扩大的现状谈起,分析了原因,然后指出它们中的很多作品缺少文学价值,接着指出目前两部新作富有新意,并分析了值得关注的原因,最后总结它只有充足的“文化气场”,缺乏应有的“文学气韵”,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公务员队伍的体制化,既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为写作提供了丰沛的素材与鲜活的内容;编织故事与纪实性相结合,在反映生活、认知现实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公务员成为求职中的热门,“官场小说”切合了一部分人的更实用或更功利的需要,成了求职的“指南”与工作的“宝典”。

3.作者认为“官场小说”既要摹写现实,又要朝艺术性方面努力,两部作品既写出了人与环境、人与体制的深层矛盾,在揭示社会问题时叩问了人情、人性,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与文学意义。它们既有“现实”性又有“艺术”性,所以受作者推崇。

【练习巩固】

1.各种英语考试泛滥,英语学习功利化倾向严重,译体文风破坏汉语生态,店招货标无意义英汉对照。(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

2.翻译者。(2分)借古讽今,讥讽今日学英语和当时齐人教子学鲜卑语,都抱着短浅势利的实用目的。(4分)

3.先从生活现象引出话题,接着列举蟹文之灾的表现并分析危害,然后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回到现实,讽刺作结。(6分,前两点各1分,后两点各2分)

4.(6分)①悲天悯人(2分) ②很强的时代性(2分) ③宽泛的代表性(2分)

5.(6分)①文学作品的众多元素及意义不应是单一、固化的,而应该是多样的、灵动的;(2分)②文学作品应该鼓励“合理误读”,允许读者将自己的想法带到作品中进行解构与再创造;(2分)③文学作品应该有丰富的寓意、深刻的思想,留给读者再思考的空间。(2分)

6.(6分)①纠正某些人对中国不能产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偏颇认识;(2分)②提醒中国作家关注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缺陷;(2分)③表达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忧思。(2分)

7. (1)两种文化向南、向北伸延,交错共存;(2)吸收、容纳不同地区的文化。

8. 在老庄看来,还有比“仁义”关怀更好的存在方式,就是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构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在生存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生存状态糟糕的社会,所谓的“仁义”关怀并不能真正实现。

9. 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长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顺应自然、开拓创新。黄河文化在古代中国成为主流文化是与当时专制的政治体制、封闭的经济环境相一致的。但是,近代以来,国门打开,民族之间竞争的根本法则乃是“适者生存”,只有“法自然”,在开拓中创新,才能真正改善民族的生存环境,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文化的重心转向长江文化确属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点包括:(1)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2)古代文化重心确立的历史必然 (3)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重心转移的历史背景。

10.与残月下的圆明园废墟相一致,更能突出圆明园作为国耻纪念园的意义 。(1)圆月情结(2)假凤虚凰心态。

11.威廉大帝雕像被毁不修;裤裆大街教堂被毁不修; 为了向世界展示它的历史沧桑,让子孙后代不忘德国发动二战的罪恶。

12.①重建的圆明园只能是一个赝品,无助于中华民族的明天;②它使子孙后代淡化国耻,并瓦解消融民族务实的心灵建筑;③不能使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国耻;④我们还不富裕,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上。

13:参考答案:

1.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梅先生灌输清华校训,引出下文先生以此为铭具体践行“厚德载物”的种种表现。②这句话在全篇中又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每点2分,共4分)

2.(1)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2)沉着冷静,有主见;(3)敢于担当,爱护同事;(4)嗜酒而不闹酒;(5)志趣单纯。(4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3.(1)以小见大。文中选取的都是些轶事趣闻,如给大学“定性”的故事,喝酒的故事,妻病献花的故事等等,但点点滴滴却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2分)

(2)点面结合。既有诸如“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的总体评价,又有具体的言行展现。(2分)

(3)正面侧面结合,既有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2分)

(学生只需答出其中两点就可给4分)

4.“永远”指他树立了清华办学的价值观念,留下经典名言、延揽并造就大师,是清华“厚德载物”思想追求的代表和象征(2分)。“永远”包含先生开一代风气,包含对清华人文、精神、理念奠基性地位的肯定(2分)。“永远”是说他的人格风范、默默的君子气度对清华影响深远,让人感念不已,给后世以启迪(2分)。

5.四个方面,作为思想家,利用《新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作为国语专家,在语言文字改革上贡献很多;作为编辑,催生出第一篇白话小说;作为父亲,培养出“中国核工业之父”。作用:以事实证明“钱玄同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住的名字”;为下文进一步叙写他的生活习惯作铺垫。

6.喜欢谈天说地,去友人家聊天,好说而不好动;不怎么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师大教员宿舍和孔德学校;长年吃饭馆、吃请;喜欢访友聊天,却不欢迎朋友来访。(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4分,答出4点给6分)

7.观点参考:只有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会被后人铭记;腹有诗书气自华,渊博的学识是良好口才的基础;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严格自律,公正无私,才能使他人信服。(观点正确,有结合文本的简要分析,答对一点给两分。)

8.“丁聪活得简洁”,是说丁聪的个性与生活简单而快乐,又善于苦中作乐,颇为超脱。说他走得“精炼”,是就他的身后事而言,不设灵堂,不搞遗体告别仪式,连骨灰都不留。

9.要点:(1)幽默讽刺意味足;(2)充满情感;(3)富于创作个性,又有神韵;(4)既有工笔又有写意,以形写神,靠神传人,形神兼备;(5)结构有章法,造型符合解剖的大路线。(答出三点即可)

10.(1)这和作者的整体构思有关系,从的题目可以看出,全文本就想突出“笑别”二字。(2)符合所别对象的性格特征,丁聪是一个乐天派,他善于把悲痛和苦难化为幽默与自嘲,不仅外貌不显老,他的心灵也总是年轻的。(3)符合所悼念之人的职业特点,丁聪是一个漫画家,幽默讽刺、引人在笑中深思是漫画的主要特征,所以悼别这样的一位朋友,用轻松的笔触是完全可以的。(4)用遥远的笑代替鞠躬和痛苦,也是一种特别的悼念,大概是不想让亡友悲痛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123708.html

相关阅读:2019年高三必修5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