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和细胞中核酸的种类相同
B.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
C.病毒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D.噬菌体可以侵染人体细狍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所以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和叶绿素,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不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3.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和无机盐都可以影响光合作用
B.结合水含量相对越多,植物的抗逆性就越弱
C.水在线粒体内膜上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02
D.机体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4.下列有关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且均有C、H、O、N元素
B.蛋白质在沸水中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肽键断裂
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动物激素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调节生命活动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同一种酶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6.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变形虫在运动时伴随着体内贮存ATP的大量水解
C.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夜间叶肉细胞内ATP的合成停止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B.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的糖原都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C.人体细胞中核仁大小和核孔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D.动物细胞中既含有磷脂又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抑制膜上载体的活性会阻碍水稻根细胞吸收Mg2+
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依然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D.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9.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过程
B.叶肉细胞中b的产生速率等于c的产生速率,则植株的干重保持不变
C.a中的O全部来自O2,H全部来自C6H12O6
D.A、B、C、D四个过程在植物体的全部细胞中都能发生
10.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也能合成(CH2O)
B.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CO2的固定,NADPH用于(CH2O)的合成
C.停止光照或提高CO2浓度均可在短时间内使C3含量增加
D.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的“光合午休”现象是因为暗反应受阻,所以光反应停止
11.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种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可表示DNA的含量变化
B.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C.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D.乙中的I→J、丙中的N→O及丁中的及R→S变化的原因相同
1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B.细胞分化过程中会丢失一些基因
C.人体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细胞癌变后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代谢强度降低
13.如图1表示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2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噻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搡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图2中的噬菌体可在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将其标记
C.图2所示的实验中,正常情况下上清液中有放射性而沉淀物中没有
D.如果图2所示的实验中放射性分布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搅拌或搅拌不充分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稀释的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溶液呈现砖红色
B.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液泡、线粒体和核糖体
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
D.利用台盼蓝染色剂来判断细胞的死活,可反应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5.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的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变异都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
B.②和③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C.②和③均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6.如图为某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该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女性也含有a和b
B.他们再生育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儿子和女儿的概率相同
C.产前诊断可降低他们生育患病后代的风险
D.如果女方怀孕,胎儿的基因型是AAXbXbY,则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可能与女方有关
17.如图是甲病(基因A、a控制)和乙病(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己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3一定含乙病致病基因
C.如果Ⅱ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则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
D.Ⅳ3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
18.图1是分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示意图,图2是顶端优势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中都发生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图中的现象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C.图1中引起生长素从1到2和从5到6的因素相同
D.图1中生长素从3到4和从7到8的运输都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19.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涉及“特异性”的是( )
A.细胞膜上运载K+的载体蛋白
B.体液中溶菌酶抵抗抗原入侵的过程
C.H7N9侵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
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
20.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该过程通常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B.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是A??T、T??A、G??C、C??G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D.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
2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
B.切除垂体后,有的激素分泌会减少,有的激素分泌会增如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说明它们已经进行了分化
D.不同的激素不会有相同的靶细胞
22.如图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发生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变化.下列对免疫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初次感染病毒和再次感染后,均只有抗体发挥作用
B.初次感染病毒后,有的细胞既增殖又分化
C.再次感染病毒后病症较轻,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继续发挥了作用
D.再次感染病毒后病症较轻,是体液免疫单独发挥强大功能的结果
23.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和种群一样,也有区域性
B.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优势物种消失
C.人的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的最终状况与生物群落本身有关,与环境条件无关
24.生态文明在社会建设中彰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获得对人类更多的有益的能量,可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根本的措施是多植树造林
C.科学家研究某一稀有物种的基因组,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用性引诱剂杀死雄性害虫,会破坏害虫的年龄组成
25.下列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小麦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分布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B.用小麦的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
C.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的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
D.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6.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1所示.将储藏的油菜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中脂肪含量和干重,其中干重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图1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均分为三份(甲、乙、丙),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乙中加入碘液,丙中加入苏丹Ⅳ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是 ,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为 .
(2)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增加较多,但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加较多,不同种子明显增多的物质种类不同,其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所含的基因不同,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图2中,油菜种子从第2天到第7天干重增加,请根据萌发的环境条件判断,干重增加主要与物质中的
(填“H2O”、“CO2”或“N2”)有关,该时期内种子中的脂肪含量可能 (填“增加”或“减少”).
27.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强度 CO2
甲 5ml 0.1%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3KLx 未通入 30
乙 5ml Y 60
丙 5ml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1KLx 65
丁 5ml Y 120
(1)实验室中可用 法分离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乙、丁中Y为 .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
(2)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实验中观察到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在题设条件下,气泡不能持续产生的原因是 .
(3)本实验的结论有: .
28.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表现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粉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
(2)现有红眼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只有红眼和粉红眼两种类型,则亲本红眼果蝇型是 、 ,利用子代中的果蝇为材料,探究子代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处理方法是 ,若 ,则其基因型为AAXBY.
(3)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若受某种因素影响,含隐性基因b的精子不能成活,则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果蝇杂交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以上两问中的表现型的描述不涉及性别)
29.北京时间2019年08月08日,在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比赛中,中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技压群雄,夺得冠军.运动员要完成各种动作,离不开神经调节.请回答下列与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为了实现动作的统一,需要由其中的一名运动员发出指令,运动员听到指令后即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是通过 反射完成的.
(2)神经中枢的任何活动命令都是经过 纤维,以 的方式传递给效应器,通过效应器的活动来实现的.
(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4)神经递质是以 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的.已知乙酰胆碱是?种兴奋性递质,某种药物对乙酰胆碱的合成及释放无影响,但却能导致兴奋传递中断出现骨胳肌不能收缩现象,那么该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2019-2019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和细胞中核酸的种类相同
B.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
C.病毒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D.噬菌体可以侵染人体细狍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解:A、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而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A错误;
B、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B正确;
C、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其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C错误;
D、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所以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和叶绿素,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不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不进行减分裂,因而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正确;
B、蓝藻没有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不能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其破坏,C正确;
D、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和无机盐都可以影响光合作用
B.结合水含量相对越多,植物的抗逆性就越弱
C.水在线粒体内膜上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02
D.机体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解答】解:A、水和无机盐都可以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
B、结合水含量相对越多,植物的代谢越弱,但抗逆性就越强,B错误;
C、水在线粒体基质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02,C错误;
D、机体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且均有C、H、O、N元素
B.蛋白质在沸水中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肽键断裂
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动物激素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调节生命活动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1、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但是肽键并不被破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解答】解:A、生物大分子不一定含有N元素,如多糖,A错误;
B、蛋白质在沸水中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但是肽键没有遭到破坏,B错误;
C、淀粉属于糖类属于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氧化分解时也可以释放能量,C正确;
D、动物激素可以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也可以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产生激素,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同一种酶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
【解答】解:A、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的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错误;
B、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结果加碘液蔗糖是否被分解,都不会变蓝色,B错误;
C、同一种酶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D正确.
故选:D.
6.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变形虫在运动时伴随着体内贮存ATP的大量水解
C.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夜间叶肉细胞内ATP的合成停止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叶绿体光反应能合成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A错误;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细胞中贮存少量的ATP,B错误;
C、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C正确;
D、夜间叶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依然可以ATP的合成,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B.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的糖原都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C.人体细胞中核仁大小和核孔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D.动物细胞中既含有磷脂又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解: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醋酸菌是厌氧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肝脏细胞能将其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但是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
C、核仁的大小和核孔的数量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和核孔的数目多,C错误;
D、细胞中既含有磷脂又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抑制膜上载体的活性会阻碍水稻根细胞吸收Mg2+
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依然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D.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解:A、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所以抑制膜上载体的活性会阻碍根细胞吸收Mg2+离子,A正确;
B、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B正确;
C、葡萄糖属于主要能源物质,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能量代谢,则此时有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D.
9.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过程
B.叶肉细胞中b的产生速率等于c的产生速率,则植株的干重保持不变
C.a中的O全部来自O2,H全部来自C6H12O6
D.A、B、C、D四个过程在植物体的全部细胞中都能发生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形:A代表光反应,B代表暗反应,C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水分子、b是氧气、c二氧化碳、d是[H]、e是ATP.
【解答】解:A、D过程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代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正确;
B、b是氧气,c二氧化碳,叶肉细胞中b的产生速率等于c的产生速率,则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植物无积累,B错误;
C、a中的O全部来自O2,H全部来自C6H12O6和水,C错误;
D、植物体的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10.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也能合成(CH2O)
B.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CO2的固定,NADPH用于(CH2O)的合成
C.停止光照或提高CO2浓度均可在短时间内使C3含量增加
D.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的“光合午休”现象是因为暗反应受阻,所以光反应停止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解答】解:A、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A错误;
B、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B错误;
C、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ATP生成停止,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短时间内其来路不变,结构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提高CO2浓度,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三碳化合物的生成增加,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C正确;
D、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的“光合午休”现象是因为暗反应受阻,所以光反应减慢,D错误.
故选:C.
11.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种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可表示DNA的含量变化
B.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C.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D.乙中的I→J、丙中的N→O及丁中的及R→S变化的原因相同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表示的物质在间期加倍,末期减半,是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乙图表示的物质,在后期加倍,末期减半,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含量变化;丙图表示的物质,间间期由0?4N,中期完成后将为0,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含量变化;丁图表示的物质在间期加倍,在后期完成减半,是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变化.
【解答】解:A、根据试题分析,甲图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丙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含量变化,A错误;
B、根据试题分析,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根据试题分析,只有丙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C错误;
D、乙中的I→J变化原因是细胞质的分裂,丁中的及R→S变化的原因是新的核膜的形成、丙中的N→O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B.细胞分化过程中会丢失一些基因
C.人体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细胞癌变后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代谢强度降低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解:A、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与遗传物质有关,A正确;
B、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不会丢失一些基因,B错误;
C、人体细胞的癌变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
D、癌细胞代谢强度增加,D错误.
故选:A.
13.如图1表示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2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噻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搡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图2中的噬菌体可在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将其标记
C.图2所示的实验中,正常情况下上清液中有放射性而沉淀物中没有
D.如果图2所示的实验中放射性分布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搅拌或搅拌不充分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从理论上讲,图2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图2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解答】解:A、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图1中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图1所示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是DNA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中培养,B错误;
C、图2所示的实验中,正常情况下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沉淀物中也有部分放射性,如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C错误;
D、如果图2所示的实验中放射性分布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搅拌或搅拌不充分,D正确.
故选:D.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稀释的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溶液呈现砖红色
B.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液泡、线粒体和核糖体
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
D.利用台盼蓝染色剂来判断细胞的死活,可反应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
(2)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
【解答】解:A、还原糖鉴定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
B、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液泡有关;硝酸钾被主动运输到细胞,使细胞内离子浓度增大,从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和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B正确;
C、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是因为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进入漏斗内的水比渗出的多,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进出漏斗的水相等,但由于压强差的存在,溶液的浓度不相同,C错误;
D、利用台盼蓝染色剂来判断细胞的死活,可反应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B.
15.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的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变异都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
B.②和③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C.②和③均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基因突变;②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③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答】解:A、三种变异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A错误;
B、②表示基因重组,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②表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于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
D、三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D.
16.如图为某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该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女性也含有a和b
B.他们再生育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儿子和女儿的概率相同
C.产前诊断可降低他们生育患病后代的风险
D.如果女方怀孕,胎儿的基因型是AAXbXbY,则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可能与女方有关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与一正常女性(A_XBX_)结婚,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aaXbY),说明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该女性也含有基因a和b,A正确;
B、他们再生育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儿子和女儿的概率相同,都是 × = ,B正确;
C、产前诊断可降低他们生育患病后代的风险,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C正确;
D、如果女方怀孕,胎儿的基因型是AAXbXbY,则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与女方有关(AXbXb+AY),也可能与男方有关(AXb+AXbY),D错误.
故选:D.
17.如图是甲病(基因A、a控制)和乙病(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己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3一定含乙病致病基因
C.如果Ⅱ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则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
D.Ⅳ3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Ⅲ1和Ⅲ3为患甲病女性,而其父母都正常,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患者都是男性,且Ⅲ2的父母都正常,所以乙病很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根据分析,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乙病,所以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来自Ⅲ3,B正确;
C、如果Ⅱ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肯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C正确;
D、如果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的基因型是 AaXbY,Ⅲ3的基因型是aaXBXb,所以Ⅳ3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 × × = ,D错误.
故选:D.
18.图1是分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示意图,图2是顶端优势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中都发生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图中的现象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C.图1中引起生长素从1到2和从5到6的因素相同
D.图1中生长素从3到4和从7到8的运输都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
(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
【解答】解:A、图1中3→4和7→8和图2中①→②都表示发生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
B、图一中的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B错误;
C、图1中引起生长素从1到2和从5到6的因素相同,是地心引力,C正确;
D、图1中3→4和7→8表示发生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B.
19.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涉及“特异性”的是( )
A.细胞膜上运载K+的载体蛋白
B.体液中溶菌酶抵抗抗原入侵的过程
C.H7N9侵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
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细胞膜上运载K+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A错误;
B、体液中溶菌酶抵抗抗原入侵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
C、H7N9属于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引起的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的受体,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B.
20.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该过程通常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B.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是A??T、T??A、G??C、C??G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D.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解答】解:A、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空进行的,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错误;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B错误;
C、多个核糖体可同时进行翻译,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C错误;
D、根据肽链的长短,可判断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D正确.
故选:D.
2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
B.切除垂体后,有的激素分泌会减少,有的激素分泌会增如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说明它们已经进行了分化
D.不同的激素不会有相同的靶细胞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促进幼小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
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生长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还分泌促激素促使其他内分泌腺分泌相关激素,故切除动物的垂体后,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液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液减少后,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解答】解:A、肾上腺素可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同时提高血糖升高,A正确;
B、切除垂体后生长激素无产生的场所,含量会减少;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无产生场所,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只可能减少,甲状腺无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反过来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两种激素的靶细胞相同,均为各种组织细胞,D错误.
故选:D.
22.如图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发生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变化.下列对免疫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初次感染病毒和再次感染后,均只有抗体发挥作用
B.初次感染病毒后,有的细胞既增殖又分化
C.再次感染病毒后病症较轻,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继续发挥了作用
D.再次感染病毒后病症较轻,是体液免疫单独发挥强大功能的结果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示可知,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和抗体的量都增加,说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疾病痊愈.初次免疫反应后,产生了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和抗体的量都增加,A错误;
B、据图示可知,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和抗体的量都增加,说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起作用,则B细胞和T细胞都发生了增殖分化,B正确;
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错误;
D、初次免疫反应后,产生了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23.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和种群一样,也有区域性
B.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优势物种消失
C.人的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的最终状况与生物群落本身有关,与环境条件无关
【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1、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过程:①旱生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特点:演替快速.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答】解:A、群落和种群一样,也有区域性,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优势物种没有消失,B错误;
C、人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
D、群落演替的最终状况与生物群落本身有关,与环境条件也有关,D错误.
故选:A.
24.生态文明在社会建设中彰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获得对人类更多的有益的能量,可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根本的措施是多植树造林
C.科学家研究某一稀有物种的基因组,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用性引诱剂杀死雄性害虫,会破坏害虫的年龄组成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解答】解:A、为了获得对人类更多的有益的能量,可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而不是传递效率,A错误;
B、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错误;
C、科学家研究某一稀有物种的基因组,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
D、性引诱剂杀死雄性害虫,会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出生率,D错误.
故选:C.
25.下列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小麦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分布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B.用小麦的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
C.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的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
D.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解答】解:A、用小麦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分布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A正确;
B、用小麦的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B正确;
C、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观察线粒体需要选择无色的材料,并且用健那绿染色,C错误;
D、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6.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1所示.将储藏的油菜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中脂肪含量和干重,其中干重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图1中35天时的种子处理,获取提取液均分为三份(甲、乙、丙),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乙中加入碘液,丙中加入苏丹Ⅳ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是 甲和丙 ,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为 甲产生砖红色沉淀,丙显红色 .
(2)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 C、H、0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增加较多,但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加较多,不同种子明显增多的物质种类不同,其直接原因是 种子中含有的相关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根本原因是所含的基因不同,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图2中,油菜种子从第2天到第7天干重增加,请根据萌发的环境条件判断,干重增加主要与物质中的
H20 (填“H2O”、“CO2”或“N2”)有关,该时期内种子中的脂肪含量可能 减少 (填“增加”或“减少”).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解答】解:(1)据题图1可知,35天时油菜种子中含有脂肪和可溶性糖,但淀粉已经消失,所以乙中鉴定淀粉的实验组中没有颜色变化.甲中加入斐林试剂,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丙中加入苏丹Ⅳ染液,与脂肪发生红色反应.
(2)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0三种.不同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含量明显增加的物质种类不同,是由于物质合成过程中需要的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酶是在基因控制下合成的,所以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同,这也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之一: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培养条件为黑暗环境,说明幼苗不能吸收C02用于光合作用,种子又不能直接吸收N2,所以干重的增加只能与H20有关.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强度明显增强,而细胞呼吸的主要底物是糖类,但油料种子中糖类含量很少,所以只能由脂肪转化而来,所以脂肪的含量会减少.
故答案为:
(1)甲和丙 甲产生砖红色沉淀,丙显红色
(2)C、H、0 种子中含有的相关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H20 减少
27.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强度 CO2
甲 5ml 0.1%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3KLx 未通入 30
乙 5ml Y 60
丙 5ml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1KLx 65
丁 5ml Y 120
(1)实验室中可用 差速离心 法分离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乙、丁中Y为 细胞等渗溶液2mL .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维持叶绿体的形态 .
(2)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H](或NADPH或还原氢) .实验中观察到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在题设条件下,气泡不能持续产生的原因是 因未通入C0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等 .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①物质M能促进光反应
②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促进光反应
③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或统一的整体)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氧化剂蓝色的消失时间.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分离细胞器一般用差速离心法.叶绿体离开细胞后需放在细胞等渗溶液中才能维持正常形态,因而Y为细胞等渗溶液,配制M溶液应用细胞等渗溶液.
(2)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光反应的产物中有还原氢,还原氢与DCPIP反应使之被还原变成无色.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氧气,产生的部位是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即类囊体薄膜.因未通入C02,暗反应阶段无法进行,也不能为光反应阶段提供ADP和Pi,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甲组和乙组对照、丙组和丁组对照说明物质M能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氢使DCPIP褪色更快;甲组和丙组,乙组和丁组对照说明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氢,使DCPIP褪色更快.
故答案为:
(1)差速离心 细胞等渗溶液2mL 维持叶绿体的形态
(2)[H](或NADPH或还原氢) 因未通入C0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等
(3)①物质M能促进光反应
②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促进光反应
③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或统一的整体)
28.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表现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粉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3 种,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6 种.
(2)现有红眼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只有红眼和粉红眼两种类型,则亲本红眼果蝇型是 AaXBY 、 AaXBXB ,利用子代中的果蝇为材料,探究子代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处理方法是 用F1中的红眼雄果蝇与粉红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若 子代中只有红眼果蝇 ,则其基因型为AAXBY.
(3)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若受某种因素影响,含隐性基因b的精子不能成活,则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果蝇杂交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以上两问中的表现型的描述不涉及性别)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A、a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B、b位于X染色体上,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A、a位于常染色体上.A_XBX? 和A_XBY 为红眼,aaXBX?和aaXBY为粉红眼,A_XbXb、A_ XbY,aaXbY为白眼.所以粉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和aaXBY,共3种.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Y、AaXbXb、AaXbY、aaXbXb、aaXbY,共6种.
(2)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_XBX_和A_XBY,且子代中只有红眼果蝇和粉红眼果蝇,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确定为AaXBXB和AaXBY.子代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探究子代红眼雄果蝇基因型的方法:让子代红眼雄果蝇与子代中的粉红眼雌果蝇(aaXBXB)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如果子代中只有红眼果蝇,则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如果子代中有红眼果蝇和粉红眼果蝇,则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3)正常情况下,AaXBXb和AaXbY杂交,产生的子代中红眼类型的基因型有A_XBXb、A_XBY,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是 × + × = ;粉红眼类型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Y,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是 × + × = ;则白眼类型所占的比例为1? ? = ,所以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如果含隐性基因b的精子不能成活,则AaXbY产生的配子有 AY和 aY两种类型,AaXBXb产生的配子为 AXB、 AXb、 aXB、 aXb,受精后形成的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 AAXBY (红眼)、 AAXbY(白眼)、 AaXBY (红眼)、 AaXbY (白眼)、 AaXBY (红眼)、 AaXbY(白眼)、 aaXBY (粉红眼)、 aaXbY (白眼),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故答案为:
(1)3 6
(2)AaXBY AaXBXB 用F1中的红眼雄果蝇与粉红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子代中只有红眼果蝇
(3)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红眼:粉红眼:白眼=3:1:4
29.北京时间2019年08月08日,在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比赛中,中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技压群雄,夺得冠军.运动员要完成各种动作,离不开神经调节.请回答下列与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为了实现动作的统一,需要由其中的一名运动员发出指令,运动员听到指令后即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是通过 条件 反射完成的.
(2)神经中枢的任何活动命令都是经过 传出神经 纤维,以 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的方式传递给效应器,通过效应器的活动来实现的.
(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降低Na+的通透性(或“阻断了部分Na+通道”) .
(4)神经递质是以 胞吐 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的.已知乙酰胆碱是?种兴奋性递质,某种药物对乙酰胆碱的合成及释放无影响,但却能导致兴奋传递中断出现骨胳肌不能收缩现象,那么该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是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或能与乙酰胆碱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能对乙酰胆碱进行立刻分解,使其丧失作用、或破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其无法识别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等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
【解答】解:(1)运动员听到指令后作出相应的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完成的.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由各种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其中必需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2)反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神经中枢产生兴奋或抑制信号;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3)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剌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
(4)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某种药物对乙酰胆碱的合成及释放无影响,但却能导致兴奋传递中断出现骨骼肌不能收缩现象,可能是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使乙酰胆碱无法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或是能与乙酰胆碱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或能对乙酰胆碱进行立刻分解,使其丧失作用、或破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其无法识别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等).
故答案为:
(1)条件
(2)传出神经 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3)降低Na+的通透性(或“阻断了部分Na+通道”)
(4)胞吐 是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或能与乙酰胆碱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能对乙酰胆碱进行立刻分解,使其丧失作用、或破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其无法识别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等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2019年11月12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189501.html
相关阅读: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前质量检测理综生物(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