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能、功、功率功训练题8(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功 (8)
1. 某人把原来静止于地面上的质量为2kg的物体向上提1m,并使物体获得1m/s的速度,取g为10m/s2,则这过程中正确的是: A. 人对物体做功21J 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J C.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1J D.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21J
2. 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做功为0
B.重力做功为-mgh C.空气阻力做功为0
D.空气阻力做功为-2fh
3. 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软绳上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下端自由下垂。若将其下端向上提起使绳对折,至少要做多少功?( ? ) A.GL B.GL/2? C.GL/3 D.GL/4
4. 下列几种情况下力F都对物体做了功
①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②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③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推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向上推了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③做功最多
B.②做功最多 C.①、②、③做功都相等
D.不能确定
5. 粗细均匀,长为5m,质量为60kg的电线杆横放在水平地面上,假如要把它竖竖立起,至少要做_______J的功(g=10m/s2)
6. 物体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力作用下运动,力FI对物体做功6J,物体克服力F2做功8J,则F1、F2的合力对物体作功为 A. 14J     B. 10J      C.2J        D.-2J
7.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 A.J
B.V C.W
D.kW
8. 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0m/s C.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D.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l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00J
9. 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
B.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有力对它做了功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又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10. 2018-2019年的体育考试已经开始,小黄同学选择掷实心作为自己的考试项目,在考试过程中他用50N的力把重为20N实心球扔到10米远的地方,球又在地上滚了5米停下,请问整个过程小黄对实心球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 A.500JB.750J C. 0J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参考答案:
1. 答案: AB
解析:
2. 答案: AD
解析: 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的过程,重力做功为0;空气阻力时刻与小球速度方向相反,故空气阻力做功为-2fh。
3. 答案: D
解析: 此过程绳的重心上升了L/4,故至少要做功GL/4。
4. 答案: C
解析:
5. 答案: 1500
6. 答案: D.
7. 答案: A
解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V”是伏特,是电压的单位;“W”是瓦特,是功率的单位;“kW”是千瓦,也是功率的单位,是W的1000倍
8. 答案: A
解析: 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与一层楼高度差不多,大约为3m.此选项符合实际;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比成年人的质量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两个鸡蛋的重力在1N左右,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l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W=Gh=1N×1m=1J.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9. 答案: C
解析: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没有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此时也没有力做功,故错误; B.手提水桶,沿水平方向前进20m,手的作用力向上,水桶沿水平方向运动,但手没有对水桶做功.故该选项错误;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符合做功的必要条件.此选项正确. D.手提水桶,沿水平方向前进20m,虽然有力,同时也有距离,但不是沿力的方向的距离,所以此时手对水桶仍没有做功,故该选项错误
10. 答案: D
解析: 在球扔出后到10米远的地方和在地上滚了5米停下时,球有移动的距离,但他不对实心球施加力的作用,故这两个过程不做功;
他用50N的力扔出20N实心球时,有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也有移动的距离,但运动的距离不知,故整个过程小黄对实心球做的功无法计算.
故选D.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238934.html

相关阅读: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练习(4)(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