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标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皇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注意检点自己言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3.《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 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 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4.《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5.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A.张扬民主意识? B.实现民族独立? C.结束专制独裁? ?D.确立民主宪政7.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10.对导致表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表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D.德、日的投降;西欧的衰落1.中苏建交 B.尼克松访华 C.中国出席亚非会议 D.中美正式建交12.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既是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也是外交工作的“晴雨表”。周总理在论及其创办的背景时说:“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据此判断,首届广交会应于A.1947年 B.1957年 C.1977年 D.1987年15.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相互平等与制衡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16.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1906年被译成中文。与原文相比,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18.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信:“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B.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政权C.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权威19.对右图(战后柏林形势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发生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境内②与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关③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④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20. 从1951年至今,欧洲的一体化不断发展,它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这里的“整体利益”是指A. 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B. 共同的农业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体系C. 健全的共同市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 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健全的共同市场21.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不能表明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制的束缚C.日本要求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D.日本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22.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核心是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二、(本大题共个小题,共计分)材料一 苏联……领导集团正准备……就建立一支镇压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宪兵——“联合国部队”的问题,同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交易。……多年来,联合国一直被美国利用来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美苏控制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干涉和侵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决议。——《人民日报》,1967年6月14日材料二 1981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一次会议上发言时明确表示,“出于对联合国组织、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责任感,中国政府准备对今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集1981.7—12》材料三 1992年,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建立。2001年,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2002年,中国政府决定提升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的级别,更积极地参加维和行动。----赵磊 《建构和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因素有哪些?(6分)(3)材料三中中国的态度转变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思想?(2分)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客观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变化?(2分)这种趋势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题卷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标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二、(本大题共个小题,共计分).1)(2)(3)(4)25.(1)(2)(3)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CBACCABBCBB1213141516171819202122BDBACBCDADA二、(本大题共个小题,共计分)(2).两极对峙格局,周边冲突不断;联合国是美苏大国控制下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维和行动有大国强权色彩);中国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被长期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中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左倾错误)影响中国的外交判断;(三点得6分)(3).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2分)从两极到多极;(2分)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班级 姓名 考场座位号装 订 线安徽省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15484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