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志远补习学校2014年2月月考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历史部分24.《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 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否定科举制的作用25.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美国历史学家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上述观点A.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B.抹杀了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所立的《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嗣后 如有不法棍徒(指织工),胆敢挟众叫歇(停工),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 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个月示儆。”此碑①可以作为研究清朝时期经济史的重要材料②可以作为中国先于欧洲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的有力佐证③从侧面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劳资双方的矛盾和斗争④反映了封建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A. 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③28.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29.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30.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944年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93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材料不能反映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的是A.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C.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 D.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历史学者曾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A.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C. 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D. 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A. 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 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 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 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33.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34.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州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非洲100100100120欧洲103144274423亚洲253437656857A.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 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35.“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A.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B.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C.专制政体不能做到民富国强 D.大战摧残了部分参战国的国民经济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 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材料二 1890年至193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法律及其主要内容时间法律名称主要内容1890年《谢尔曼法》推动了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对自由竞争进一步限制1894年《威尔逊──葛曼法》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或免税1906年《食品卫生和药品法》并成立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有发布违禁命令的权力,对于违反命令的工商企业,可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1933年《紧急银行救济法》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的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1933年《农业调整法》政府奖励、津贴的办法,提升农产品价格,恢复农民的购买力和战前的地位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监督工商企业的公平竞争,以提高工业价格,刺激生产1933年《联邦证券法》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5年《存款保险法》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1935年《社会保障法》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1939年《民用航空法》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1939年《社会保障法》(修订)正式确立了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儿童、妇女、病残者的救济福利制度——根据钟流编译《美国经济概貌》(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制材料三:农产品收购价比率(?)1978年1985年1988年1991年1993年国家定价(?)94.437.024.022.210.3国家指导价(?)023.019.020.07.0市场调节价(?)5.640.057.057.882.7 —— 《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 —1993)》(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7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0年至1914年、1933年至1942年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各自原因。(10分)(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所体现的经济运行方式上的异同。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8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放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大背景,特别应根据美国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态度来进行考察。尽管在公开场合大讲中国的友谊,但美国政策的长期目标,肯定不是建立在依恋中国文化或中国人民的感情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美国对战后东亚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实际考虑之上。……1945年春,海军部长弗雷斯特尔直截了当地询问国防部长史汀生:“我们针对苏联影响远东的政策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希望有一个对抗这种影响的抗衡者?这个抗衡者是中国还是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 ——摘编自徐中月《中国近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美国的对华政策(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5.(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6分)(2)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谋举革命,.....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材料二 孙中山学贯东西,兼通文理,纵晓古今。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王道”等普世观,同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不仅包容兼通东西文化,还能与时俱进。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又吸取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朱相远《辛亥百年的主航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是如何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6分)(2)如何理解“迥然不同”甘肃省张掖市志远补习学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21293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