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了高三的学习,便进入了紧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提起精神,努力学习,冲刺高考。接下来的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轮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基础是能力的基石,考查能力离不开对基础的考查。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考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全面复习,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在该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在高一和高二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正是弥补漏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如何进行本论复习呢?
1.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地理试题所考查的主干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知识。近三年山东文综卷地理高考试题,大都属于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地理主干知识包括三大类:(1)地理常识(地理事实、地理数据);(2)地理概念;(3)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从近三年的山东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具体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天气系统;气候;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形;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带);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2.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复习过程中可以将图表分为三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能够绘制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空间定位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世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步,选取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要明确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想像,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区、气候区等;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可进一步丰富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要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的范围和位置;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其他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温度、0℃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铁路沿线。
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主要包括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河湖图、中国资源能源图、中国农业图、中国工业图、中国人口城市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分区图。
4.建立联系线索,便于提取应用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已知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方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
(1)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轻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积平原有关大河的分布。
(2)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3)地理事物间平行并列关系的联系,如: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各种工业部门,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要素(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项条件(如土壤形成的条件、形成大气环流的气压带风带、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4)地理事物间主次从属关系的联系,如:气候要素与其所包含的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外力地质作用与其所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等。
(5)地理事物间大小包含关系的联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统等
5.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新课改后的文综命题,仍会力图实现“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想,整合地理、历史、政治考查内容,实现社会热点与人文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实现对综合能力水平的考查,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
可以肯定地说,高考命题不会简单重复考查教材,而是考查运用所学教材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教材外,还要关注我国和世界(甚至山东)“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和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把大量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动态的、鲜活的信息资料引入复习中,这是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知识和原理来源于课内书本,材料和图表则来源于课外现实,营造新情境,设计新问题,高考试题的导向很明确。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静态的教材内容,应当与动态的社会形势密切结合。有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批判性。
在复习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收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信息资料,多听、读、看、记新闻大事,关注时代发展,了解社会变迁,明确社会热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重点知识进行学科内综合,强调学科内联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学科间综合,强调跨学科联系,从而不断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致说,地理热点问题不外乎即时性热点和长效性热点两大类。要注意:(1)要从地理的角度去看热点;(2)要找到与教材主干知识的“融点”,与考点的结合点,命制试题的“切入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218896.html
相关阅读: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物理备考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