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自评试卷理 科 综 合物理第Ⅰ卷(必做,共107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0小题,共107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B. 牛顿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D.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15.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小球A和物块B,跨过固定于斜面体顶端的定滑轮O(不计滑轮的摩擦),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4m.开始时,用手托住A,使OA段绳恰好处于水平伸直状态(绳中无拉力),OB绳平行于斜面,此时B静止不动,将A由静止释放,在其下摆过程中B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绳子到达竖直位置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A运动到最低点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mgB. 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没有发生变化C. 若适当增加OA段绳子的长度,物块可能发生运动D.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16.2013年12月6日17时47分,在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密控制下,嫦娥三号开始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公里环月轨道Ⅰ,2013年12月10日晚21:20分左右,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再次变轨,从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Ⅰ,降低到近月点(B点)15公里、远月点(A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Ⅱ,为下一步月面软着陆做准备.关于嫦娥三号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Ⅱ上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B.卫星沿轨道Ⅰ运动的过程中,卫星中的科考仪器处于失重状态C.卫星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在A点应加速D.卫星在轨道Ⅱ经过A点时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Ⅱ经过B点时的动能17.用220V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380V,通过负载的电流图象如图所示,则 A.变压器原线圈中电流的频率为50HzB.变压器的输入功率38W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19:11D.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i=0.1sin50πt (A)18.如图所示,有一块无限大的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平板MN,现将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置于板右侧,并使金属板接地;金属平板与电量为+Q的点电荷之间的空间电场分布与等量异种电荷之间的电场分布类似,则金属板MN为等势面且电势为零.已知BCDE在以电荷+Q为圆心的圆上,电荷+Q离金属板MN的距离AQ为d, B点为AQ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和E点的场强相同B.B点的场强大于D点的场强C.D点电势低于零电势D.带负电点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电势能19.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通过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不计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物块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若小球匀速下降,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D.若小球加速下降,小球减少的机械能大于物块M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20.如图所示,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一带正电的电荷,从D点以v0的速度沿DB方向射入磁场,恰好从A点射出,已知电荷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q,不计电荷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C.若电荷从CD边界射出,随着入射速度的减小,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会减小 D.若电荷的入射速度变为2v0,则粒子会从AB中点射出21.(18分)(1)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易拉罐相连,易拉罐和里面的细沙总质量为m;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d表示遮光片的宽度,L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滑块与导轨间没有摩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 ①该同学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遮光片的宽度,如右图所示,遮光片的宽度d = cm.②该同学首先调整导轨倾角,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滑块上.让滑块恰好A点静止.剪断细绳后,滑块开始加速下滑,则其受到的合外力为 .③为验证从A →B过程中小车合外力做功与动能滑块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某同学为描绘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验室中做了以下实验:①用多用电表欧姆档粗略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档,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测得的电阻为 Ω;②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A.电流表A1 (量程0.6 A,内阻约0.6Ω) B.电流表A2 (量程30mA,内阻约2Ω)C.电压表V (量程3 V,内阻约3kΩ)D.滑动变阻器R1 (10Ω,0.3A)E.滑动变阻器R2 (1000Ω,0.1A)F.电源E (电动势3V,内阻约0.1Ω)G.开关S及导线若干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仪器,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放置在合适位置;③如图中Ⅰ、Ⅱ图线,一条为元件真实的U—I图线,另一条是本次实验中测得的U—I图线,其中 是本次实验中测得的图线.22.(18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力F的作用下从A点静止开始沿水平直轨道运动,到B点后撤去力F, 物体飞出后越过“壕沟”落在平台EG段.已知物块的质量m =1kg,物块与水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段长L=10m,BE的高度差h =0.8m,BE的水平距离 x =1.6m.若物块可看做质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1)要越过壕沟,求物块在B点最小速度v的大小;(2)若θ=370,为使物块恰好越过“壕沟”,求拉力F的大小;(3)若θ大小不确定,为使物块恰好越过“壕沟”,求力F的最小值(结果可保留根号).23.(20分)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相距L = lm,金属导轨的倾斜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和PQ的质量均为m=0.2kg,电阻分别为RMN =1Ω和RPQ = 2Ω .MN置于水平导轨上,与水平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PQ置于光滑的倾斜导轨上,两根金属棒均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从t=0时刻起,MN棒在水平外力F1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以a =1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PQ则在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力F2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t=3s时,PQ棒消耗的电功率为8W,不计导轨的电阻,水平导轨足够长,MN始终在水平导轨上运动.求:(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2)t=0~3 s时间内通过MN棒的电荷量;(3)求 t =6s时F2的大小和方向;(4)若改变F1的作用规律,使MN棒的运动速度v与位移s满足关系:,PQ棒仍然静止在倾斜轨道上.求MN棒从静止开始到s=5m的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选作部分】36.(12分)【物理—物理3-3】(1)(4分)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B.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C.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可以从该物质是否有规则的外形来判断D.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2)如图所示,有两个不计质量的活塞M、N将两部分理想气体封闭在绝热气缸内,温度均是270C.M活塞是导热的,N活塞是绝热的,均可沿气缸无摩擦地滑动,已知活塞的横截面积均为S=2cm2,初始时M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27cm,N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18cm.现将一质量为m=400g的小物体放在M活塞的上表面上,活塞下降.已知大气压强为p0=1.0×105Pa, ①求下部分气体的压强多大;②现通过加热丝对下部分气体进行加热,使下部分气体的温度变为1270C,求塞M、N距离底部的高度.37.(12分)【物理—物理3-4】(1) 在t=1.0 s时,一列简谐横波刚好传播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波的传播方向上x=2m处的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这列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v = m/s,在x轴上的x =15m处的质点B(图上未标出),第三次到达波峰的时刻是t = s.(2)如图所示,为玻璃材料制成的一棱镜的截面图,一细光束从圆弧AB的中点E点沿半径射入棱镜后,恰好在圆心O点发生全反射,经CD面反射,再从圆弧的F点射出,已知,OA=a,OD=.求:①出射光线与法线夹角的正弦值②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38.(12分)【物理—物理3-5】(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大批氢原子从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时,氢原子会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D.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少(2)(8分)如图所示,在光滑平直轨道上有A、B、C三个物体,物体A、B均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的速度速度vB= 4.0m/s,B先与C碰撞,碰撞后B、C分离,之后B再与A碰撞粘在一起共同运动,且最后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v =2m/s,已知A的质量mA = 2kg,B的质量mB = 2kg,C的质量mC = 3kg.求:① B与C碰撞后B的速度;② 碰前A的速度vA;③ 整个过程中,系统由于碰撞产生的内能.14. AC 15. AD 16. ABD 17. A 18. BD 19. CD 20. A21.(1) (3分)1.14 ② (2分) mg ③(3分)(2) ①(3分) 130 ②(4分) 如图 ③(3分) Ⅰ22.(18分)(1)解: …………………. (2分) …………………. (1分) …………………. (2分)(2) …………………. (2分) a=0.8m/s2 …………………. (1分) 对物块受力分析,由山东省青岛市2014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套) 理综物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23050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