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 B.维护朝政稳定 C.削弱宰相权力 D.增加决策科学.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亦称秀才)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唯一内容B.把官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D.为了4.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6.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希腊古典文献中反映出来的基本是反民主政治的意识形态传统,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是少数正面阐述民主政治的例子。上述现象表明了雅典 A.民主制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B.社会精英不认同该制度 C.民主制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D.民主制受到广泛反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www.gkstk.com 学优首发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 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 、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 、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13、1787年,美国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始终强调妥协和折衷。”妥协的各方包括 ①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 ②自由州和蓄奴州 ③大州与小州 ④总统、国会和法院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B.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C.这一文献出台应遭到慈禧集团的强烈反对D.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www.gkstk.com 学优首发二、非选择题(50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已经提醒你们,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现在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以最严肃的态度概略地告诫你们警惕党派思想的恶劣影响……它往往干扰公众会议的进行,并削弱行政管理能力。它在民众中引起无根据的猜忌和莫须有的惊恐;挑拨派系对立;有时还煽动骚乱和叛乱。它为外国影响和腐蚀打开方便之门。外国影响和腐蚀可以轻易地通过派系倾向的渠道深入到政府机构中来。这样,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意志就会受到另一个国家政策和意志的影响。——摘自乔治?华盛顿告别演说(1796年9月17日)材料二 通过某个选定的公民团体,使公众意见得到提炼和扩大,因为公民的智慧最能辨别国家的真正利益,而他们的爱国心和对正义的热爱似乎不会为暂时的或局部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在这样的限制下,很可能发生下述情形:由人民代表发出的公众呼声,要比人民自己为此集会,和亲自提出意见更能符合公共利益……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的结党图谋,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摘自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意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如果我们当中有人想解散这一联邦,或者想改变它的共和体制,我们也不会干扰他们,这样做就为安全树立了标志,表明只要理智能够自由地进行对抗,即使是错误亦是可以允许存在的。 ——摘自托马斯?杰斐逊首任总统就职演说(1801年3月4日)(1)据材料一,概述华盛顿是从哪些方面论述党派分立之危害的。(5分)(2)面对党派纷争,麦迪逊提出了建议。根据材料二概括麦迪逊的相关建议。(4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在党派纷争的背景下,杰斐逊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4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 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监察的例子。(4分)(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3分)(3)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3分)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3分)28、(12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分)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2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如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分)—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材料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陕西省西安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24146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