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D用牛力耕田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32.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3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34.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5.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二、非选择题(46分)3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一一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一一贾谊《论积贮疏》【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①依据材料一、二《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白居易的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5分)②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摘抄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你怎样评价上述两种看法?(7分)38. (12分)观察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①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农耕方式相对之前的哪一农耕方式更进 步?这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②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主要影响。说明商人在我国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政策因素?(6分)③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分)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拨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材料二】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各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户(机主)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生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四】“(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举4点)(4分)②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2分),并概括其特征。(2分)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4分)40.(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①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②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③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A4.A5.C6.B7.A8.B9.D10.D11.A12.D13.A14.D15.A16.B17.B18.C19.C20.A21.C22.D23.D24.D25.C26.C27.C28.C29.C30.C31.D32.D33.B34.B35.A36.B 二、非选择题37. (12分)①时间:春秋时期。(1分)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3分)②材料三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1分)理由:“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或答:“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1分)材料四认为工商皆为本。(1分)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1分)评价:重农政策的推行,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巩固),(1分)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1分)38. (12分)①图一是铁犁牛耕(1分)。刀耕火种(1分。或火耕、耜耕、石器锄耕)。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了人力;(2点,2分)②晋商和徽商(2分)。“海禁”政策。(1分)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③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发展对农业也有促进作用。(2分)39. ( 12分)①条件: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商品经济活跃,南北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地主土地私有制开始动摇。②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特征: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经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2分)③原因: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工商业资本的短缺限制黑龙江省绥棱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253315.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新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教师命题比赛)历史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