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5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015.1.6)12.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是因为他们都A.提高丞相地位 B.重视儒家思想 C.强化中央集权 D.大力发展工商业13.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实行开放的外贸政策 B.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C.政府对外贸事务基本不管 D.外贸税收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14.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15.《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之邑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A.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C.中国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 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16.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事变”是指日本全面侵华 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日C.“事变”引发了中美关系走向破裂 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17.“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 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 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18.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一直坚持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①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为国际社会所倡导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③“一边倒”政策提出后,不利于发展对外关系④它可以为国内改革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9.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993所14.1倍1432万人6.9倍小学1681000所4.9倍11626.9万人3.9倍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20.“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他们”是指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C.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者 D.18世纪中叶的启蒙思想家21.(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22.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使人民获得了“和平、土地和面包”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C.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倒行逆施D.“七月流血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23.恩格斯说,“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种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38.(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摘自《中华文化史》(上)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摘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4分)(2)材料二中,两个时期“改变组织方式”分别是指什么?(4分)说明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3)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西方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8分)39.(24分)选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3分)(2)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6分)(3)结合所学知识,现在流行的“选举”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这一制度具体分为哪两大类型?(4分)(4)结合所学知识,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选民获得选举权有哪些限制条件?(6分)“选举”的变化在政治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2分)广东省江门市2015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CABDCDBADBAC38.(28分)(1)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4分)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4分)(2)毛: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积累了所需的原料、资金。(6分)(3)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2分)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等。(共8分,任答3点给8分,其它言之有理均可同等给分)39.(24分)(1)“乡举里选”、察举制、科举制。(3分)(2)通过科举考试,选派文臣任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考试中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科举过程中对儒学的推崇,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普及;重视文化的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繁荣。(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3)体现: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议会,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3分)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4分)。(4)限制条件:地域,身份,财产,性别,种族,年龄等。(任答三点给6分)历史趋势:政治民主化。(2分)广东省江门市2015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339129.html
相关阅读:湖北省荆门市届高三元月调考历史试题(扫描版)